为期两天的2024陆家嘴论坛今明两天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设有8场全体大会,议题涵盖当前经济、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论坛共邀请70余名中外演讲嘉宾参加论坛并发言,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人。
事关货币政策、汇率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发声
6月19日上午,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出席2024陆家嘴论坛开幕式暨全体大会,就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热点话题发声。
中国货币政策的立场是支持性的
潘功胜表示,今年以来,全球通胀高位降温,但仍有较强的粘性。欧央行等一些央行已经开始降息,一些央行还在观察,预期今年晚些时候可能也会降息,但总体上还保持着高利率、限制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货币政策的立场是支持性的,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持。今年以来,人民银行会同国家统计局优化季度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式,由之前主要基于存贷款增速的推算法改成了收入法,更真实地反映金融业增加值水平,弱化一些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存贷款“冲时点”行为。
治理和防范资金空转 整顿手工补息
潘功胜表示,经过几十年的商业化、市场化进程,一些金融机构仍然有着很强的“规模情结”,并且以内卷、非理性竞争的方式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这是不应该的。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容易消减货币政策传导的市场行为,我们加强规范,包括促进信贷均衡投放、治理和防范资金空转、整顿手工补息等。
短期内,这些规范市场行为的措施会对金融总量数据产生“挤水分”效应,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立场发生变化,而是更加有利于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有利于均衡信贷增长节奏,缓解资源配置扭曲,减少资金空转套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利于金融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及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强化预期引导 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潘功胜表示,人民币汇率在复杂形势下保持基本稳定。今年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的时点不断推后,中美利差保持在相对高位。我们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汇率弹性,但同时强化预期引导,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同时,目前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达30%,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汇兑风险敞口。潘功胜表示,今年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逐渐转向,美元升值动能减弱,国内外的货币政策周期差趋于收敛。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和跨境资本流动平衡,扩大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优化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间变量
潘功胜表示,我国将优化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间变量。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是法律明确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最终目标,货币政策需要关注和调控一些中间变量,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大多以价格型调控为主,而我国采用数量型和价格型调控并行的办法。传统上,我们对金融总量指标比较关注,但也在不断优化调整。过去,货币政策曾对M2、社会融资规模等金融总量增速设有具体的目标数值,近年来已淡出量化目标,转为“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等定性描述。
未来还可以继续优化货币政策中间变量,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当货币信贷增长已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时,如果把关注的重点仍放在数量的增长上甚至存在规模情结,显然有悖经济运行规律。需要把金融总量更多作为观测性、参考性、预期性的指标,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
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
潘功胜表示,央行政策利率的品种还比较多,不同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利率关系也比较复杂。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看,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了这个功能。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同时,持续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针对部分报价利率显著偏离实际最优惠客户利率的问题,着重提高LPR报价质量,更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
逐步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
潘功胜表示,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债券市场的规模和深度逐步提升,央行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投放基础货币的条件逐渐成熟。人民银行正在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推动落实。这个过程整体是渐进式的,国债发行节奏、期限结构、托管制度等也需同步研究优化。他表示,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健全可置信、常态化、制度化的政策沟通机制
潘功胜表示,将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健全可置信、常态化、制度化的政策沟通机制,做好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央行能够把政策考虑和未来展望,及时与市场和公众进行比较透明、清晰的沟通。透明度提高后,政策的可理解性和权威性都会增强,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动向,会自发形成稳定预期,合理优化自身决策,货币政策调控就会事半功倍。
证监会主席宣布多项改革举措
将发布深化科创板改革8条措施
6月19日上午,证监会主席吴清出席论坛开幕式暨全体大会,并围绕“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发表主题演讲。
证监会将推出“科创板八条”
吴清在6月19日举行的陆家嘴论坛上宣布,证监会将推出“科创板八条”,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
吸引更多中长期资本进入资本市场
吴清表示,壮大耐心资本。证监会将和有关方面一道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中长期资本进入资本市场,围绕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募投管退,全链条优化支持政策。
进一步引导上市公司树立积极主动回报投资者的意识
吴清表示,进一步引导上市公司树立积极主动回报投资者的意识,加强与投资者沟通,提升信息透明度和治理规范性,更好地运用现金分红、回购注销等方式来回报回馈投资者。
强化对高频量化交易、场外衍生品等交易工具的监测
吴清表示,将充分考虑中小投资者占绝大多数这个最大的市情,强化对高频量化交易、场外衍生品等交易工具的监测监管,提升监管针对性和适应性。对各种利用技术信息持股等优势,扰乱市场非法牟利的行为,紧盯不放,露头就打。
对“造假者”和“配合的造假者”将立即查处
吴清表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监管执法一以贯之的重点,也是当前市场非常关注的问题。证监会正在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构建综合惩防体系,强化窗口时间管理,鼓励“吹哨人”举报,压实投行审计等中介机构责任。对于造假者和配合的造假者将立即查处,对涉及犯罪的坚决追究刑事责任。
坚持把保护投资者贯穿于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和监管执法全过程
吴清表示,证监会将坚持把保护投资者贯穿于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和监管执法全过程。他说,投资者是市场之本,必须把强监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完善监管,加强监管,对于各类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理,不断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对各类证券违法犯罪行为要依法从严查处,切实维护市场公开、公平、公正。
对退市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一追到底 绝不允许浑水摸鱼、一退了之
吴清表示,对于退市涉及的投资者保护,证监会态度非常鲜明,对其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必须一追到底,依法从严惩处各相关责任人员,绝不允许浑水摸鱼、一退了之。他还表示,在投资者赔偿救济等方面,证监会将进一步主动加强与司法机关等各方面的协作,更好发挥投保机构的作用,推动证券特别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当事人承诺等案例落地,为投资者获得赔偿救济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事关新市民群体、保险产品定价
金融监管总局最新发声
6月19日上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出席论坛开幕式暨全体大会,并发表主题演讲。
针对新市民群体和灵活就业人员量身打造保险产品
李云泽表示,针对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市民群体和灵活就业人员,量身打造保险产品。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有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进一步健全保险产品定价机制,指导保险机构调整产品结构
李云泽表示,保险业要深刻把握发展规律,强化资产负债联动。去年,金融监管总局针对行业共性问题,引导调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优化偿付能力风险因子,取得积极成效。总局将强化逆周期监管,完善偿付能力和准备金规制,拓宽资本补充渠道。推动保险机构强化资产负债统筹联动,将其贯穿经营管理全链条各环节。进一步健全保险产品定价机制,指导保险机构调整产品结构,有效防范利差损风险。推动保险机构坚持长期投资、稳健投资、价值投资,探索开展长周期考核,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推动健全多方参与的巨灾保险保障体系
李云泽表示,保险业要着眼安全应急,持续促进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去年京津冀等地特大洪涝灾害发生后,保险业早赔快赔、应赔尽赔,全力帮助受灾群众和经营主体渡过难关,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年初,全国首单全灾种的综合巨灾保险在河北正式落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推动健全多方参与的巨灾保险保障体系,指导保险机构发挥风险管理专业优势,做好事前防灾、事中减灾、事后救灾。加快发展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领域责任保险,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损失补偿和事故预防功能,通过市场化机制解决社会问题,助力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来源:央视新闻、证券时报(记者:张淑贤 陈雨康)、央广网(记者 冯方 曹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