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道之
驻梅县区白渡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
派出单位:广州市荔湾区多宝街道办事处
2024年6月16日 星期日
2021年7月,由广州市荔湾区花地、多宝、沙面、石围塘、东沙街道办事处五个帮扶成员单位派出的五位帮扶队员组成广州市荔湾区派驻梅州市梅县区白渡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白渡工作队)在队长于建军的带领下,作为第一批进驻的工作队正式入驻白渡镇。
三年过去了,于队长和工作队用对白渡百姓的款款深情,对乡村振兴事业的如火热情,向2.87万白渡乡亲们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引入“稻虾共养”产业作为帮扶工作突破点
村民们来到工作队办公区,立刻就会被浓郁的乡村振兴文化氛围所吸引,其中“亮身份、践职责、敢担当”的宣传栏尤其显眼。于队长介绍,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基础较薄弱,资源环境特色较明显,村民村集体收入待提高的情况,工作队把产业振兴作为三年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入驻白渡后,全队走遍了全镇各村的田间地头,向当地人亮明工作队身份职责,主动和当地百姓需求对接。通过多方调研考察论证,最终决定在森林面积占比高达73%、坐落有石子岭水库的凤岭引入“稻虾共养”产业作为帮扶工作的突破点。
很快,工作队引入企业共集约撂荒土地270亩用于“稻虾共养”产业项目,预计每亩年经济效益达1万元以上(其中村民每亩可获租金400元/年,并逐期递增,租期达20年),该项目的试种试养工作已成功。凤岭的稻虾共生项目第一季纯天然无化肥种植的巨型稻已成功收割,该类型水稻生育期150天左右,平均亩产800公斤左右,麦穗饱满、口感良好;年产蓝龙虾可达17500斤以上,每斤市场价可达80元,市场前景广阔。
为给稻虾共养产业提供强大后力,工作队又引入企业建成占地约50亩的蓝龙虾孵化培育基地(第一期),可提供达3000亩规模的稻虾共养虾苗。
引入26家农业企业15个产业项目成功落地
以凤岭稻虾共养基地为起点,工作队沿332省道向周边扩展,分别在创乐村、悦一村、悦来村实现了产业突破。根据各村资源条件,工作队先后引入企业建设了创乐村布里蔬菜基地,悦一村的粤益蔬菜基地,悦来村的稻蛙共养基地,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有效益的产业项目。
在“凤岭村——创乐村——悦一村——悦来村”农业经济链基础上,工作队雕琢因地制宜的特色农产品区,锻造资源共享、覆盖面广的产业群。目前已形成涵盖凤岭村、江南村的稻虾共养产业区,涵盖创乐村、罗寨村、长田村的中药材培育区,涵盖悦一村、沙坪村、瓜洲村的高标准蔬菜产业区和涵盖悦来村、三和村、建侨村的稻蛙共生产业区,开创了因地制宜、产业互补、信息共享、遍地开花的产业发展新局面。自工作队进驻以来,白渡镇共集约土地1380亩,陆续引入各类农业企业26家,成功落地产业项目15个,已落实投资1700万元,每年为村民增收268万元,村集体增加54.2万元收入。
为产业保驾护航 筹集资金完成多个项目建设
产业发展不可能是一路坦途,当遇到问题时,工作队展示出了担当。凤岭村的稻虾共养项目曾遇到挑战——由于股东发展思路不一致,主要股东之一要求退股,产业发展暂时停滞。
面对这种情况,工作队第一时间向镇政府报告了产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并多次召集相关股东进行磋商,终于成功让一名主要股东退出,重建了项目股权架构。与此同时,在一个月内工作队4次往返广州,邀请荔湾后方实力雄厚的企业入股,经过不懈努力,已有多家企业到凤岭实地调研考察并入股。目前,稻虾种养项目已成功破冰,复种复养工作正有序推进。为进一步把稻虾共养项目做实做稳,于队长坚决服从镇党委、政府安排,下沉挂村成为凤岭村的分管镇领导,驻村面对面为村民和企业第一时间解决难题。
此外,为给引入的产业保驾护航,留下这些产业发展的“贵人”,工作队还累计投入50余万元工作经费为凤岭、创乐、悦一、悦来四个产业先行村进行产业的推广宣传,并把后方单位筹集的资金重点投放,陆续完成凤岭村振兴桥加宽加固工程、悦一村道硬底化项目、悦一村道照明设施建设工程、悦一村陂头坑打深水井工程、高思河流域凤岭段(部分)清淤通渠工程、凤岭乡文旅产业环境打造工程(第一阶段)、结对共建林建设工程、月岭桥重建项目。
三年来,工作队通过引进一批高标准、成规模的现代农业龙头公司进驻白渡镇,加快推动土地流转整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现有条件的乡村通过租赁土地、股份制合作等多种形式,以集约撂荒耕地发展产业为突破口,以承租和村合作社同企业合作多种模式相结合,对接好市场、企业、乡村的需求,通过大规模复耕复种,有效增加了村民、村集体收入,助力推动了美丽文旅乡村建设,实现了农民本地就业,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白渡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