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广州模式”研究》越秀区白云街实践案例走访调研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落子白云街,意味着其可见性、经验度、模式化等,此地甚好。
越秀区白云街筑南社区被确定为广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白云街立足儿童服务,以“空间全覆盖、时间全覆盖、规模全覆盖、单位组织全覆盖、项目全覆盖”五个全覆盖构建儿童友好街区格局,建成白云街儿童友好社区、最美上学路、街道儿童发展中心、社区儿童小公园。
打造儿童友好社区综合体
打造儿童友好社区综合体
白云街不在白云区,在越秀区,老城区。或许天赋使命,老城区新活力的呈现,也落到了建设儿童友好社区身上,白云街当仁不让。
越秀区白云街筑南社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白云街道,面积约3.2公顷,设有一处专注特殊儿童教育的启智学校。社区临近白云楼鲁迅故居、广九铁路纪念园、新河浦涌等历史文化资源,但社区内建筑密集,街巷深邃,活动空间较为有限。
一番操作后,筑南社区发生了蝶变。在座谈会上,白云街道办事处主任吴慧玲向与会专家介绍了白云街通过专业化建设、组织化建设、项目化建设构建“五个全覆盖”儿童友好街区格局的创新探索。
据介绍,越秀区白云街儿童友好街道建设从2022年3月起,通过强制度、提服务、保权益、拓空间、优环境、促参与6个方面有序推进,在全市起步最早、覆盖最广,全面推进儿童友好“1+3+6+10”阵地矩阵建设,即1个街道儿童发展中心、3条最美上学路、6个儿童公园、10个儿童游戏角,现已通过盘整街属物业,优化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布局,建成了共3层1500㎡的街道儿童发展中心,开展南粤学堂国学公益班等常态化周末营活动和夏令营、冬令营研学活动。推动广九社区儿童公园正式落成并对外免费开放。
“最美上学路”,成“宜学”标杆
据了解,白云街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优化越秀区启智学校校园周边步行线路规划,对沿途道路进行适儿化无障碍改造提升,制定儿童安全出行系统指引,它誉为“最美上学路”,全长200多米。
越秀区启智学校位于越秀区白云街筑南社区,其负责人介绍到,街道社区致力打造“宜居、宜养、宜学”的社区环境,在学校周边开辟了“童真画廊”,为校园周边带来了生机。
画廊长达90米长,利用校外连续弯曲的通道,由艺术家为两侧围墙作画,形成具有特色的艺术长廊。内容有两大类,一类是过去儿童玩的老游戏,如跳房间、局公仔纸、滚铁环、捉迷藏等;另一类是旧时的老物件,如算盘、大哥大手机、缝纫机等。追忆旧时光,懂得今天的生活是从哪里来的。
记者看到,只见曾经破旧的水泥路铺上沥青后,上学路不再颠簸,止水柱、减速带和警示牌等设计让上学更安全。如今,走在这条“最美上学路”上,天蓝色的沥青路面让人耳目一新,一些裸露在外的旧水管已经被改造成五颜六色的传声筒,灰黑色调的外墙在艺术彩绘的点缀下变得生动有趣。
街道儿童发展中心提供全面服务
越秀区白云街还打造了三层约1500㎡的街道儿童发展中心,作为青少年儿童教育活动的重要基地。包括了中心外围儿童游玩设施、多功能综合活动大厅、儿童书屋、儿童科普室、亲子游戏角、幼儿活动室、笑脸墙、儿童专用卫生间、安全教育馆、烘焙室、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儿童艺术培训室等。
而在户外,白云街结合学龄前儿童游玩需求、学龄儿童活动需求以及家庭互动需求,充分利用居民楼栋之间的闲置空间,通过新增遮蔽廊架及滑梯、爬架等儿童喜爱的游玩、运动设施,打造晴雨两用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成为儿童玩耍的好去处,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拥有“让自己跑起来”的公共空间,享受到多元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白云街还结合最小应急单元、社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物管小区保安岗亭、经营商铺,设立了安全出行“护童”爱心岗亭,在沿街或沿上下学主要路线商铺设置了“护童岗”标志,方便孩子们有需要时寻求帮助。
越秀区副区长李剑怆表示,“我们希望为儿童健康发展创造舒适环境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家庭参与儿童服务,从而理解和认可街道工作,并主动参与基层治理,以儿童友好‘小支点’撬动社会治理‘大提升’。”打造儿童友好社区,越秀区在下一盘大棋。而且下得漂亮。
专家学者倡议共策共建共享
本次调研活动邀请到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州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大学以及广州市巾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相关专家学者与越秀区白云街道主要负责同志共同围绕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进行座谈交流,为相关工作的提质升级建言献策。
广州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苏虹女士,分享了联合国儿童友好型城市工作的实施背景,并介绍了国内外儿童友好建设与城市规划深度融合的新探索新成果。她强调儿童友好社区应具有八个属性,首先是安全性,环境和设施安全,适合儿童的使用;第二是连续性,陪伴儿童的成长;第三是趣味性,因为小朋友天生爱玩的,比如色彩、造型等要吸引孩子;第四是秩序性,让小孩成为遵纪守法的小居民,包括垃圾不能乱扔,学会垃圾分类等;第五是运动性,这符合儿童成长的特征;第六是探索性,让儿童去探索知识;第七是社会性,让全民包括儿童去参与社区共建;第八是文化性,呈现街域文化品牌。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葛思坤副教授指出:白云街的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工作,要在现有成果基础上重视模式提炼和品牌提升,让白云街成为讲好广州人文精神的重要窗口之一。
参加走访调研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也一致认为,广州市作为国家超大型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必须要先行先试,勇于探索,形成大城建设、老城更新与儿童友好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越秀区白云街的区位特色明显,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起步最早、模式创新、成效显著,通过儿童友好“小支点”撬动基层治理“大提升”的思路举措,是广州以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责任担当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典范。
其实,建设儿童友好街区,可以成为社区微改造的重要抓手。但是,如何因地宜制、因人而异、因时而作,就成为专家学者们走访调研座谈的重点之一。“深入了解情况,积极建言献策,共同打造儿童友好的社区综合体,是这个活动的初衷。”广州妇女学研究会一位负责人在调研中强调:建设儿童友好社区,需要内外结合:在街道内部,各部门要一盘棋,齐心合力;外部也需要妇联、社工、规划、设计、园林等的大力支持,共策共建共享,高质高效地建设儿童友好街区。
采写: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 通讯员 傅妍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