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日,“士子的行旅——中国古代科举特展”在广州市黄埔区玉岩书院开幕。展览由广州海事博物馆、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共同主办,通过七大单元展示古代士子求学的艰辛历程,为观众提供一个了解古代科举文化的综合视角。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意义。始建于南宋时期的玉岩书院,曾是士人学子们研读经史、探讨学问的圣地,也是他们追求功名、实现抱负的起点,见证了无数学子的求学之路和他们的辉煌成就。
展览将中国古代科举文化与玉岩书院的七个空间相结合,共分为“君子德胜:钟氏德行为先的教育观念”“关山迢递:士子的艰辛赴考之旅”“乘风相送:士子行旅的制度保障”“溪山行旅:赶考士子的衣食住行”“浮世繁华:漫步都市社会中的士子”“朝考入仕:士子登科前后的身份转变”“悠悠我心:情感脉动中的士子与文学”七个单元。
第一单元“君子德胜:钟氏德行为先的教育观念”通过文献和文物,展示钟氏家族以德育人的传统,以及“种德”一词所蕴含的深刻内涵。第二单元“关山迢递:士子的艰辛赴考之旅”重现士子赴考路上的种种艰辛,包括交通事故、遭遇猛兽和匪盗等,带领观众深刻感受古代士子们的坚韧与毅力。
第三单元“乘风相送:士子行旅的制度保障”展示了官方路费补助、驿马和驿站的使用等制度保障措施,以及同乡会馆和乡绅对士子的资助情况,也着重强调了自唐代凿通的梅关古道为万千广东举子赴考提供道路保证。
第四单元“溪山行旅:赶考士子的衣食住行”,通过衣物、干粮、雨具鞋履、道路指南等资料及实物,反映出士子行旅的艰辛。
第五单元“浮世繁华:漫步都市社会中的士子”通过实物展示和场景模拟,展示士子们在都市中的生活体验,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如诗词歌赋的吟咏、书法绘画的欣赏等。
第六单元“朝考入仕:士子登科前后的身份转变”呈现了登科成功后,士子们在身份上实现了由读书人向朝廷官员的转变,以及他们为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的实践。
第七单元“悠悠我心:情感脉动中的士子与文学”以诗歌、散文,来展现士子们在旅途中的情感表达。孤独或寂寞、成功或失败、喜悦或悲伤,是士子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让观众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展示书院在古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为今日的莘莘学子送上‘文运昌隆’的美好祝愿。”策展团队介绍。
采写:新快报记者许婉婕 通讯员海博宣
摄影:新快报记者夏世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