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6月27日,珠海市“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举行。新快报记者会上获悉,去年以来,珠海市先后召开市委九届六次全会、七次全会,均提出要加快发展低空经济,打造“天空之城”。当前,珠海市积极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初步构建了低空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推动形成了低空经济产业集聚效应和创新生态,促进该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策保障,建设低空产业“先行地”
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根介绍,为发展壮大低空经济产业、激发低空市场潜力,珠海市政府已于6月12日正式印发实施了《珠海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该政策措施从培育低空经济产业生态、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强化产业要素供给三个方面出台了12项具体扶持措施,包括支持重大项目落户、航空器适航取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降低试飞成本,布局低空基础设施,鼓励开设货运、载人航线等,着力打通低空经济发展“飞起来”的瓶颈。
张根表示,启动低空经济立法,用好特区立法权,积极探索在支持飞行活动与场景应用方面,开展“小切口”立法,保障低空立体交通安全有序运行,珠海力求为全球低空产业提供最优质的发展环境。
培育产业生态,做实低空经济“集聚区”
据介绍,突出载体引领,集中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集群,珠海市斗门区以富山二围为起步区,围绕莲洲机场周边规划建设约1000亩大小的低空经济产业园;高新区依托港湾5号产业新空间,为低空经济企业提供8万平方米研发设计空间和10万平方米高标准生产制造厂房,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基地。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双年举办中国航展、单年举办亚洲通用航空展”的“双航展”平台吸引和集聚一大批低空经济企业,加快培育形成产业生态。截至目前,全市拥有航空及配套企业70多家,涵盖了发动机等核心部件、电控系统、软件控制系统、低小慢反制系统等多个产业链核心环节,基本形成了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综合服务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2023年产值155.64亿元,增速27.56%,2024年一季度产值44.25亿元,增速29.28%,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为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珠海市还组建了低空经济产业联盟、专家智库、产业基金,成立珠海市低空产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统筹整合全市低空产业投资和场景开发应用,支撑低空经济发展产业底座。
为进一步增强中国航展平台功能,今年珠海将在斗门莲洲机场及附近的虎跳门水道设置第十五届中国航展无人装备(无人机、无人船等)展示区,打造中国航展“第二展示区”,充分展示低空领域最新的技术和成果。
坚持场景牵引,打造低空立体“交通网”
应用场景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基本驱动力,也是牵引低空经济发展并产生辐射带动作用的根本要素。张根表示,珠海市加快推进低空飞行服务体系建设,以需求为导向,完善低空基础设施布局规划。目前,该市已开通航线共14条、总长约300公里,使用空域总面积约900平方公里,起降点11个。搭建全域数字化低空飞行管理系统,实现对低空飞行活动的“一网规划、一网审批和一网监测”,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飞行保障,促进低空飞行要素高效贯通。
据悉,为引导低空运营主体在我市探索低空飞行应用,创新消费需求,释放产业价值,结合珠海产业基础和自然优势,珠海市已开展海岛紧急物资配送、新型智慧住宅无人机智能末端配送、海岛休闲垂钓、观光旅行、城际物资配送、高速路网及通讯设施巡检等系列场景应用,并积极拓展低空飞行器飞行测试验证、锚地服务区物资运送、低空应急救援、政务领域低空应用、数字城管无人机巡检、全域无人机服务“百千万工程”等系列新场景,推动低空经济实现“生产—流通—消费”的良性循环,促使经济活动由“平面”向“立体”转变。
张根表示,当前,珠海市已初步建立起低空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形成应用和产业“互促双强”的发展格局,为低空飞行提供最优的空域资源、最便捷的飞行条件、最丰富的应用场景。“我们诚挚邀请各类低空经济企业、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开发利用好我市城市空域资源和低空应用场景,打造低空交通的‘珠海样板’,通过‘低空+’赋能经济增长,推动珠海成为低空经济加速腾飞的‘天空之城’。”张根说。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红云 通讯员 珠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