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英国工党上次上台执政,已过去14年的时间。这期间,英国经历了“脱欧”公投、新冠疫情、通胀高涨、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等一系列动荡和考验。
路透社注意到,随着工党赢得选举,意味着英国在8年间产生6任首相,这种现象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还是头回见。
接下来,61岁的斯塔默能否打破英国频繁“换相”的魔咒?
另一方面,面对眼下英国国内高企的生活成本、接二连三的罢工、超长医疗等候时间以及国际地位所遭受的冲击,斯塔默有何应对之策?
诸多待解的民生“难题”
英国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英国经济便进入衰退状态。2023年第四季度,英国经济萎缩0.3%,第三季度也呈现0.1%的萎缩,多家英国媒体评论称,英国经济在2023年下半年开始进入衰退。
虽然今年第一季度英国经济获得小幅增长,1月至3月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6%。然而就在大选开始前不久,英国国家统计局6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英国4月经济增长环比为零。
在经济深陷“滞胀、衰退”难题的同时,英国物价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自2022年以来,英国的食品、能源、住房等价格屡创新高,给民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带来极大压力。
在生活成本高企的压力下,英国多个行业从业者因工资、工作条件等出现劳资纠纷,铁路及地铁司机、医护人员、教师等多个群体均举行过多轮罢工,民众对罢工叫苦不迭。
6月27日,也就是大选开始的一周前,英国英格兰地区的初级医生开始了自去年3月以来,该地区初级医生的第11次罢工。罢工组织方表示,如果计算通胀因素,与2008年相比,英格兰初级医生的实际薪酬下降超过四分之一。英国初级医生委员会联合主席维韦克·特里维迪坦言,高通胀令生活成本上升,让他们倍感压力。
而据英国医学会4月发布的统计数据,英格兰地区2月份等待治疗的患者数达754万例,超过30.5万人等待治疗超一年。
英国工党2023年8月公开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内,英国英格兰地区约有12.1万人因为迟迟得不到救治而在候诊时死亡,该数字相比2017至2018年度翻了2倍,创下历史新高。 “看病难”越来越成为英国民众的共识,曾被民众视为国宝的国民保健制度(NHS)正陷入危机之中。
经济疲软、物价高涨、罢工不断等问题令英国民众苦不堪言。那么,保守党执政14年没做好的事,斯塔默领导下的工党能做好吗?
“把无聊的事情做好”
英国《卫报》指出,斯塔默计划的核心在于,建立跨部门委员会,以减少延误和资金冲突,推动任务进展。
另一方面,《金融时报》指出,斯塔默或将重置多项外交政策,发出英国“回归”的信号。
随着工党成功“翻盘”,不少人联想到1997年的英国大选。当时,托尼·布莱尔带领工党取得压倒性胜利,结束了保守党长达数年的统治。
斯塔默是否会成为下一个托尼·布莱尔,又将交出怎样的“成绩单”?
对此,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政治学家贝尔告诉美联社,斯塔默缺乏托尼·布莱尔的魅力,“但鉴于英国自脱欧公投以来经历了一系列动荡,‘沉闷’的行事风格,也许正是现在所需要的”。
对于外界的评价,斯塔默则用了这样一句话进行回应,“把无聊的事情做好”。
在皇家检察署任职期间,斯塔默推动使用数字档案取代纸质档案的改革,由此加快了刑事司法程序,也减少了文件的丢失。在斯塔默团队看来,这样的措施可能看起来并非雄心勃勃,甚至有点无聊沉闷,但却有望成为“创造实质性成果的基石”。
“(斯塔默)他没有什么戏剧性色彩。他非常有条理和分析能力,只是继续做事,想要解决问题。”一名工党成员评价道。
来源:综合自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