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下午,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决口,造成垸区被淹。险情发生后,当地组织群众避险转移并妥善安置,有序撤离群众5755人,未发生人员伤亡。截至7月7日零时,团洲垸决口已通过抢筑裹头、双向“进占”等方式,封堵了34米左右,当前平均封堵进度为每小时约4米左右。
抢险一线开展24小时昼夜作业当前,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三级正全力组织抢险力量。7月7日凌晨,堤防溃口现场已架起灯柱,为救援人员封堵作业提供照明。溃口附近,抢险队伍正在紧急调运石材,十余台工作车辆在马不停蹄地入场作业,沿路走来,可见消防救援车、抢险车、公路车等救援及施工作业车辆,沙料、石块等材料正有序运入。
成队的卡车载着石块在堤顶路上排队前往溃口现场,湖面上多艘船只停靠在溃口附近待命。现场施工人员告诉记者,根据先期制定的方案,抢险队伍将争分夺秒开展堵口作业。目前填土工作进行顺利,预计工期为3天,后续几天将持续开展24小时昼夜作业。据介绍,现场施工以抛投块石、碎石为主,决堤两头并排施工堵口。“人歇机不歇!我们出动了350人、90台工作车,采取2台推土机和2台挖机配合。如果石料不能抛到指定位置,推土机就将碎石推到水底,完成堵口工作。”
坚决守好距决口处约9公里的钱团间堤“第二道防线”是另一项重要任务。抢险现场已调配3000余人、50余台工程车辆、18台挖机进行清基扫障、铺设彩条布、装填砂袋等加固工作;对间堤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处理;架通线路,保证照明及设备运转;管控防汛通道交通秩序,确保抢险通道畅通。
向受灾群众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
7月6日晚,华容县应急管理局监测减灾股(救灾保障股)股长段峰告诉记者:“省、市、县紧急调拨了4000套保障物资,包括帐篷、折叠床、折叠椅、棉被、夏凉被等。当前距离堤坝合龙还有几天,之后还有排涝、灾后重建等工作安排,考虑将受灾群众纳入过渡期生活救助范围,拨付资金实施救助。”
决口险情发生后,华容县设置了四个集中安置点,分别是县职业中专、插旗中学、南山中学、第四中学。“安置点的总体接收能力是没问题的。”华容县教育局一严姓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4个安置点还在陆续接收前来安置的村民,也有不愿意待在安置点的村民前往投靠亲戚家。“我们做好了预备一个月的安置工作,每个安置点都有几十名工作人员,来自卫健、公安、相关乡镇村庄的志愿者都在进行24小时不间断服务。”
此外,截至7月5日23时45分,在前期已向湖南调拨5.6万件中央救灾物资的基础上,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紧急增调5000个家庭应急包驰援湖南。
多方力量驰援
记者从现场指挥部获悉,截至7月6日20时,湖南岳阳市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堵口作业所有工程人员已就位,并从华容县各乡镇抽调1000人赶赴现场参加救援和防守。指挥部同时调集了400台“以车代仓”车辆填堵,紧急调运10艘自卸驳、40艘平板驳在堤外填充砂卵石封堵。省、市、县累计调集各类救援人员3000余人,其中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1400余人,武警部队500余人,民兵500余人,社会专业救援力量650余人。
外部多方力量陆续驰援。7月6日下午,记者从应急管理部了解到,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决口险情发生后,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持续强化资源调派,协助做好团洲垸堤防决口水、陆、空协同封堵准备。
国家防总工作组指导做好现场救援力量统筹、技术方案制定等工作。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1400余人参与抢险救援,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中心(中国安能)出动350名专业救援力量、98台主战装备紧急赶赴现场;调派2套复合翼无人机通信平台在华容县保障应急通信,组织测绘无人机、遥感卫星做好现场影像采集等技术支撑;调派1架Mi-171直升机、1架H125直升机抵达现场,开展空中侦察、吊运沉箱作业等相关准备;调派水上工程救援长沙队中国应急长沙号抵达现场,开展打桩封堵、抛投砂砾石等作业。
7月6日,华容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关于接受社会捐赠的告知书》,公布物资、资金捐赠的接收联系方式,同时提醒,为避免个别品种捐赠物资接收过剩而造成浪费,请拟捐赠的爱心人士尽量事前进行对接和联系。其中提到,需要的重点物资包括矿泉水、面包、方便面、八宝粥、米、油、棉被、消杀用品等。
“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相当多,我们目前接到了大约上千个电话,接收捐赠的具体数据还在持续统计中。”7月6日晚,华容县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接收到的饮食、生活用品都由政府统一安排、统一调配,第一时间为受灾群众做好生活保障。
什么是管涌?
管涌是堤防工程常见险情之一,又称潜蚀、流土,指水流通过土壤中的孔隙或裂缝,形成类似管道的水流通道。导致土壤颗粒被带走,形成空洞。当空洞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堤坝就会发生坍塌,形成决堤。
发生管涌如何处置?
专家表示,出现管涌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应对:
方法一,“反滤围井法”,即在管涌出口处抢筑一个反滤的围井,留沙渗水,同时将堤前和堤后的水位差降低,防止险情进一步扩大。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坑塘出现数目不多、面积较少的管涌,或者是坑塘数目很多但没有连成大面积的管涌群;
方法二,在堤背出险范围外抢筑围堰;
方法三,“反滤压盖法”,降低涌水流速,制止堤基泥沙流失,从而稳定险情。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管涌较多、面积较大、涌水涌沙比较严重的地段。
来源:综合湖南日报、羊城晚报、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