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7月12日,“相约云山·广东珍稀特色植物展”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展示科普活动,在云台花园与市民见面。展览时间为7月12日至14日(共3天),包含温室区和室外区两部分,共展出植物304种,包括珍稀植物50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4种,二级保护植物26种)、特色乡土植物20种、观叶植物近150种(含品种)。
亮相植物不仅外形奇特,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并且不乏珍稀品种,如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水松、望天树等。
一些植物“新面孔”首次亮相
活动由广东省科技厅、省住建厅、省林业局,华南国家植物园、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等单位共同举办,以“珍稀植物走出园、融入城”的小切口,展示华南国家植物园共建和绿美广州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成效。
本次展会中,一些植物“新面孔”是首次亮相——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新培育的兜兰新品种和新发现的白花盾叶苣苔、狭叶紫薇将首次与公众见面。这些珍稀新优植物品种的亮相是广州植物迁地保护能力提升、种质资源创新跑出“加速度”的体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由广州林业园林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历时10余年选育的适应华南气候的耐湿热草花品种——矮牵牛“婷粉”、矮牵牛“园科粉”和长春花“紫霞仙子”,也在本次展会悉数亮相。这些新品种具有植株健壮,观赏性强,观赏期长,抗病性、耐湿热能力、耐雨性较强等特点,助力解决了广州夏季湿热少花的现实问题。同时广东省植物创新促进会推荐了佛山市金彩蝶园艺有限公司、广州市劲天园艺的象耳芋、白怪兽、大洒金龟背竹等一批特色新优展品也将在本次珍稀特色植物展展出。
野外采摘要判刑的虎颜花,如何带回家?
在一个角落里,记者看到了濒危植物虎颜花。它生活在广东西南部(海南岛未发现),海拔约480米的山谷密林下荫湿处、溪旁、河边或岩石上积土。因生境退化或丧失致危,数量稀少、珍贵、特有,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野外,如果不小心采集了虎颜花,很可能要被判刑。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条规定,犯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危害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二株以上或者立木蓄积二立方米以上的,就能依照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条的规定,以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定罪处罚。
如此珍贵的植物,便坐落在温室区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记者看到,它的叶子巨大,叶面布满虎纹斑点,越发衬托出暗红色的小花鲜艳欲滴、玲珑娇俏。令人惊喜的是,市民居然能用合法手段将其带回家。
云台景区管理中心主任王伟介绍,华南国家植物园成功迁地保护了虎颜花,并采用生物技术将其成功繁殖。“虎颜花主要是从小苗长到成苗非常困难,通过种子播种我们成功繁殖出大量的苗。这个技术攻克之后,虎颜花苗的价值其实没有那么高了。在植物展现场,我们也会摆出来销售,价格比较亲民。”
谈及此,王伟颇有感触:“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现在解决种业种质‘卡脖子’问题的时候,需要多种多样的资源。尽可能保育植物资源,对下一步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了解到,广州举全市之力推进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加快构建“1+3+N”城园融合体系。华南国家植物园已迁地保育活植物分类群18856个,全国和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相继获批建设。
据悉,广州深入推进白云山、海珠湿地、大夫山迁地保护示范区等城园融合体系建设,高质高效开展第一批15个专类植物展示园和40个生态科普宣教点建设工作,加快开展第二批选址工作;加强珍稀濒危迁地保护植物保育与应用、新优特色植物种质资源创新及应用推广,2022年以来,全市引种和迁地保育植物近3200种,首次发现新物种2个。
链接:暑假期间,广东省和广州市将联合举办36场科普活动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科技推广与培训部部长吴超介绍,本次活动面向全体市民开放,并特别邀请了多个类型的主体参加,包括东风东路小学、朝天小学港澳子弟班、海外侨胞亲子家庭。
今年暑假期间,广东省和广州市将联合举办36场城园融合体系系列科普活动,届时将在儿童公园、市园科院、中山纪念堂等全市各区的公园、景区和科研单位开展科普研学活动。活动将通过研学游、知识讲座、实地探索、科普展出等形式,围绕历史文化底蕴、生态建设成果、绿色生态技术、低碳生活理念等主题进行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式、情景式教育,让中小学生和市民朋友们亲身感受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生态环保理念。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 通讯员 林园轩
摄影:新快报记者 郭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