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检查报告单上的诊断结果,屠女士(化名)崩溃了,怎么癌症就反反复复找上门来?医生一个提醒,让她找到原因。
手术后,癌症又卷土重来
2023年10月,屠女士发现月经突然变得不规律,动不动就会出血,这引起了她的重视。到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后,诊断结果给了她当头棒喝:HPV16阳性,而且患上了宫颈癌。随后,屠女士接受了宫颈癌手术。由于她的宫颈癌还属于早期,手术成功,术后3个月,HPV复查结果也顺利转阴。
屠女士本以为就此度过劫难,可半年后的一次复查又让她跌入深渊:HPV16再一次呈现阳性,更糟糕的是,活检提示有了新的癌前病变。
“明明已经转阴,怎么又复发了?难道宫颈癌手术白做了?”屠女士一筹莫展。
医生建议:查查老公
针对屠女士的情况,医生仔细询问了整个病史并为她做了体格检查,凭借经验,还特地嘱咐丈夫一起做检查。
这一回,医生在屠女士先生身上找到了可疑之处——私处有一处表面光滑的黑褐色赘生物。屠女士丈夫说,之前一直以为是一颗“黑痣”,不痛不痒,所以从来没有关注过它。
医生将赘生物做了HPV检测和病理组织活检,HPV果然是16阳性,结合临床表现和活检结果确诊为鲍温样丘疹病,这种病与HPV感染,特别是HPV16感染相关。
目前已发现的高危型HPV有20种左右,其中,HPV16和HPV18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型别。
屠女士HPV感染复发的原因找到了。原来正是因为丈夫身上的这块赘生物,导致她反复交叉感染。随后,医生为夫妻双方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
一人查出HPV,夫妻两人都要查
HPV即人乳头状瘤病毒,它是由200多种相关病毒组成的病毒总称。
HPV可以按照感染部位分成皮肤型和黏膜型,也可以按照发癌性分为低危亚型和高危亚型。低危型皮肤型HPV可能导致寻常疣、扁平疣等;低危型黏膜型HPV可能导致尖锐湿疣;高危型HPV导致的则是皮肤癌、宫颈癌、外阴癌、口腔癌等疾病。
根据《柳叶刀》的研究数据,约三分之一的15岁以上男性可能感染了至少一种HPV病毒,约五分之一的男性是高危亚型HPV的携带者。
男性感染HPV后可能患肛门-生殖器疣,持续长期感染高危亚型可能诱发口咽癌和肛门癌。据国际癌症研究所估计,2018年有6.94万例男性癌症病例由HPV感染引起。
医生表示,HPV虽然会无差别攻击两性,但攻击的效果却不一样,男性更不容易受到HPV感染所导致的健康影响。这是生理结构决定的,HPV喜欢待在温暖潮湿的上皮黏膜组织,比如生殖器、口腔、宫颈口。男性的外生殖器的湿润和温暖程度都不如女性,HPV也就更不容易生存。男性不具备长期持续感染的条件,所以发生生殖道恶性肿瘤的概率较低。
医生提醒,伴侣任何一方感染了HPV,双方首先应该避免性生活,预防交叉感染。感染的一方应立即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如果方便,最好双方一起检查或治疗。
HPV离我们有多远?
有些女性总觉得癌症离自己很遥远,自己不会被HPV赖上,但其实,每个人都有可能染上高危型HPV!
一项2019年纳入198项研究的中国系统性综述显示:中国25-45岁成年女性中,高危型HPV感染率高达19.9%。这意味着,平均每5个25-45岁女性中,就可能有1人感染高危型别HPV。
宫颈癌与HPV感染有什么关系?
宫颈癌的病因明确,99%的宫颈癌发病都与高危型的HPV感染有关。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发生的必要因素。HPV16/18导致了全球约71%的宫颈癌,我国84.5%的宫颈鳞癌与HPV16/18感染有关。
除了我们知晓的宫颈癌,大部分的阴道癌、外阴癌、肛门癌和口咽癌,也和HPV感染密切相关。
接种不要等,早接种早获益
一项发表在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的真实世界数据证实:与未接种HPV疫苗相比,16-18岁、14-16岁、12-13岁接种的宫颈癌发病率,分别降低了34%、62%、87%。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CIN3)的发病率,各下降39%、75%、97%。
没有过性生活的女性在第一次性生活前接种疫苗,可获得最佳预防保护效果。WHO建议将9-14岁未发生性行为的女孩作为首要接种对象,应优先保证该人群的高接种率。已有过性行为的女性,不管几价,尽早打上HPV疫苗可避免等待过程中感染高危型HPV。
HPV2/4/9价疫苗怎么选?
根据目前疫苗覆盖的HPV的型别,可供选择的有二价、四价、九价。现有证据表面从公共卫生学角度,二价、四价和九价在免疫原性,预防16/18型HPV相关宫颈癌的效力和效果方面无差别,都可预防大多数宫颈癌。
9-14岁的女孩可选择在第0、6月分别接种1剂次二价HPV疫苗,研究显示两剂次所诱导的HPV16和18型抗体水平不劣于15-25岁接种三剂次的免疫效果,同时降低三分之一的费用,使接种更加经济便捷。
各位女生可以根据疫苗供应情况、经济状况来进行选择,别纠结,自主理性选择HPV疫苗。
来源:新闻晨报、新闻坊、“杭州市一医院”微信公众号、广州市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