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试点“四维”立体种植,解决荔枝林荒废难题;开创性打造由村经济联合社、返乡乡贤、种植大户及江西种植团队4方控股的新型产业模式,构建现代脐橙产业体系;探索合伙共富共赢模式,把产业变成“共同事业”。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驻汕尾陆丰市博美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简称“工作队”)进驻汕尾以来,按照组团单位的统一谋划、统筹推进,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科技为支撑,大胆创新,摸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博美模式”,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新征程博美镇乡村振兴工作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帮扶答卷”。
试点“四维”立体种植 万亩荔枝有望“变废为宝”
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工作队进驻后,在2021年多轮全面调研的基础上,2022年继续深入全镇12个行政村(社区)、44个自然村开展了三轮全面调研,拍下大量航测照片,召开多场调研座谈会、专家论证会,听取各有关部门意见,在与镇党委、政府反复研究论证后,确定镇村发展定位,高标准编制发展规划,擘画振兴蓝图。
调研中,工作队发现博美镇有近万亩几乎荒废的荔枝林,这些荔枝树种了六七十年,品种和产量都很差。工作队以科技破局,链接多家农业科技单位,在蛟溪村打造“四维”立体式种植示范基地,“变废为宝”打造博美产业“新引擎”。
在示范基地里,荔枝树高约两米,枝丫上嫁接着小小的荔枝苗,树干上缠绕着铁皮石斛。因未到红松茸种植季节,地上套种着红豆、黑豆等品种,蜂箱则隐藏在路边和林间。驻博美镇工作队队长刘守素介绍,这种“良品荔枝+铁皮石斛+红松茸+蜂蜜”的“四维”立体种植模式,保证了短、中、长期都有收益,实现果、药、菇、蜜四收,亩产值目标可达10万元以上,将把荒山变为产业金山。
这片示范基地约200亩,有荔枝树六七百棵。工作队队员兼驻蛟溪村第一书记丁力给新快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仙进奉最高达到150元一斤,后年高产期时,保守估算一棵树产量200斤,价格若按60元算,收益将超1万元,将为村集体经济作出较大贡献。在刘守素看来,这种模式一旦获得认可,可复制推广,将推动博美镇跨越式发展。
创新四方控股产业模式 开拓脐橙产业“新引擎”
特色产业多元化,振兴之路更宽广。工作队联合镇政府,考察调研脐橙、优质火龙果、单枞茶、香水柠檬种植等10多项种植产业,最终选择重点打造脐橙种植和农文旅结合产业。工作队与镇政府有关部门一道,经过大量走访、调研和座谈,开创性地打造了由村经济联合社、返乡乡贤、种植大户及江西种植团队四方控股的新型产业模式,确定以点石村为试点,发展集脐橙种植、苗木培育及果蔬采摘于一体的现代脐橙产业体系,为博美镇开拓新的支柱产业。
在工作队的引导推动下,投入乡村振兴财政资金100多万元,撬动社会资本800万元,建成脐橙生态示范种植项目。工作队着眼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基地采取生物防治、土壤改造、绿色生产等科学理念和手段,脐橙亩产量最高达到18000斤,亩产值达5万元。“示范基地明年就可达到丰产期,可比赣南脐橙早上市二十来天,而且果期更长,具有市场优势。”工作队员兼驻点石村第一书记陈汉澄说。
据介绍,在四方控股的新型产业模式下,公司无偿为农户提供种苗及全程技术指导,采用订单生产、高价自销、底价包销的经营模式,引进销区采购商和产区经纪人队伍,拓展点石脐橙销区和产区两大市场,大力打造“点石橙金”品牌,为博美镇再添产业“新引擎”。
探索“合伙共富共赢模式” 充分激发当地群众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如何调动当地村民的积极性?驻博美镇工作队摸索出具有博美特色的“合伙共富共赢模式”。
2022年工作队利用广东省交通运输厅自筹资金,对50余亩村集体撂荒地进行复耕复种,利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先进技术,引进了高品质贝贝南瓜(板栗南瓜)种植项目。“刚开始按天计酬请村民,发现劳动效率不高,我们和镇村研究讨论后,推出了合伙共富共赢模式。”刘守素介绍,面向村民发布合伙人招募令,按照“服务家乡、互惠互利、风险共担、合作共赢”原则,吸引村民、大学毕业生、致富能手等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对招募到的产业合伙人进行种植技术免费培训,按产量高低调整收益比例,调动合伙人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在贝贝南瓜种植基地、无籽香水柠檬种植基地、黑米种植基地等共试点实行该模式,事实证明效果非常好。“合伙人经常清早6点多就出工,一个人干了以前3个人的活儿,产量和质量也大大提升,比如2022年南瓜基地亩产两千多斤,2023年达到了四千斤,口感、品质也更好。”刘守素说。工作队表示,下一步将帮扶博美镇以创建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为目标,推广合伙模式,激发村民内生动力,确保村集体持续增收,产业长远发展。
聚焦打造交通运输体系 深度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如今,荔枝“四维”立体种植、脐橙、贝贝南瓜等多个产业已经在博美镇落地扎根,在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工作队正全面布局,下一步要将这些点串起来,深度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工作队充分发挥交通行业优势,从高速公路、国省道、农村路3个层次全面谋划规划,编制博美镇路网综合提升方案,争取增设G15沈海高速博美镇点石互通,推进国道324穿越博美镇中心镇区段约10公里的改线项目,推动城南产业路路面改造等一批农村公路项目;并争取率先完成“全面单改双”“消灭沙土路”“危桥全改造”等农村路网提升行动,打造多条“绿美农村公路”“美丽乡村通道”,助力博美镇基本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在广东省航道事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工作队正推动将长东河航道蛟溪河段建设成为旅游航道,打造成为生态航道、示范航道,提升陆丰市及沿线各镇的旅游经济发展品质。新快报记者看到,一座新建的美丽灯塔矗立在蛟溪河道旁,灯塔下正在施工。这是省航道事务中心筹集465万元打造的灯塔党建公园,将配套旅游码头,衔接蛟溪村示范产业园等项目,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线路,打造成党建教学点、农学研学点、网红打卡点和乡村振兴示范点,将蛟溪村打造成农文旅协调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带重要节点。
值得一提的是,离灯塔党建公园几步路,就是蛟溪村幸福食堂,每天为村里十多位五保户、60岁以上的低保户提供免费午餐。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利用自筹资金220万元,在博美镇开展幸福食堂全覆盖工程,目前已建成7个。此外,工作队升级改造博美镇党群服务中心,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设休闲步道、党建公园、文化长廊、儿童游乐设施以及水利设施等,设置儿童免费托管服务中心,推动乡村展现新面貌,焕发新活力,提高了村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驻博美镇工作队表示,将和镇党委、镇政府合力,争取上级更多支持,统筹推进博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将博美镇建设成为交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形成的“博采众长、美丽宜居”之地,将博美镇高质量发展画卷描绘得更加美丽、出彩。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校对:陈泽佳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
快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