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7月23日,新快报记者从江门海关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江门市外贸回稳向好态势持续巩固,进出口规模和出口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上半年,江门市外贸进出口值911.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0.7%,整体增速高出全国4.6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升2.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63.3亿元,增长14.4%;进口148.3亿元,下降5.4%,降幅较前5个月收窄1.3个百分点。
6月份,江门市外贸进出口值为160.8亿元,增长15.8%,表现好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出口138.4亿元,增长18.2%;进口22.4亿元,增长2.7%,增速由负转正。
民营企业成外贸增长核心驱动力
从贸易主体看,活力持续增强,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较快,成为外贸增长核心驱动力。上半年,江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498.8亿元,增长17.3%,占54.7%,拉动全市外贸增长8.9个百分点,其中有外贸实绩的民营企业占全市外贸企业总数的74.7%;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401.9亿元,增长4.5%,占44.1%。外贸主体总体增长平稳,保持较稳定的活跃度。
据统计,上半年江门关区注册备案的进出口企业首次突破10000家,同比增加8.7%;其中有进出口实绩的进出口企业共4237家,同比增加12.8%。作为外贸的“压舱石”的AEO企业上半年进出口260.8亿元,同比增长7.1%,占关区进出口总值的39.8%,比上年同期增加2.4个百分点。
自欧盟和美国进口增长较快
从主要贸易伙伴看,市场多元化有效拓展,主要出口市场齐头并进,自欧盟和美国进口增长较快。上半年,欧盟、美国、东盟、香港地区和巴西依次列江门市进出口贸易伙伴的前五位,进出口值分别为131.3亿元、125.8亿元、119.7亿元、113.7亿元和32.2亿元,分别增长19.1%、3.9%、16.6%、4.8%和15.3%。
除了传统市场,上半年江门市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的开拓力度持续加大。7月1日上午,在广东江门,华生电机(江门)有限公司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一批价值12.4万元的马达配件自主开具了中国—塞尔维亚自贸协定原产地声明,这是今年7月1日该协定正式生效以来,全国“经核准出口商”企业中自主开具的首份原产地声明。
上半年,江门市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365亿元,增长12.3%,占40%,其中出口306.8亿元,增长19.4%,进口58.2亿元,下降14.3%;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200.5亿元,增长12.6%,占22%,其中出口148亿元,增长17.5%,进口52.5亿元,增长0.6%。
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商品出口增势喜人
从出口结构看,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商品出口增势喜人。上半年,家电、摩托车、纺织服装成为江门市出口增长主力军。其中,家用电器出口110.3亿元,增长16.4%;摩托车出口57.4亿元,增长41.5%;纺织服装出口50.2亿元,增长16.7%。此外,锂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8456万元,增长53.3%;船舶出口25.6亿元,增长126.5%,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据悉,随着江门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临海工业,船舶制造业产值连续三年大幅增长,年均增幅达52%。在海关的帮扶下,船舶企业不断稳固节能型散货船市场,并积极向风电运维工程船等绿色智造领域转型升级。海关也不断优化新造船舶出口监管模式,实行“一船一策”,量身定制新造万吨级船舶出口查验、清关计划,实现 “无感验放”。
与此同时,该关还在建设海上牧场打造“蓝色粮仓”方面持续发力,针对农产品鲜活易腐的特点,海关设立了进出口农食产品属地查检绿色通道,全力保通保畅,并强化技术帮扶,支持广东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打造鳗鱼数字化标准化养殖基地及供港水生动物集散中心,助力关区特色农产品出口快速增长。上半年,江门市出口农产品22.6亿元,同比增长11%。
另据了解,“组合港”出口货物成新的增长极。今年上半年,江门市“组合港”应用口岸范围进一步扩展至新会港,同时新增“高沙港-广州南沙港”航线,目前已累计开通航线6条。今年上半年,“组合港”出口货物2.86万标箱,超过2023年全年的业务量,参与企业近800家,为企业节省物流成本超800万元。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红云 通讯员 江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