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不久之后,你在买一瓶海天酱油的同时,可能还会顺带买一箱“海天纯”饮用水。食品企业跨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海天味业(下简称“海天”)近年来也频频跨界,涉足饮料、冰淇淋、大米、日用品等多个领域,并在4年的时间里推出了20多款产品,饮用水“海天纯”就是近日引起外界关注的跨界新品。
不过,海天味业的跨界并不为外界看好。海天味业此前强调“力争未来五年让企业恢复到正常的增长曲线上”,并没有在2023年收获惊喜,反倒迎来了自2014年上市以来的“最差业绩”——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跌。
1
海天味业在饮料赛道做出了产品矩阵
海天味业在其公众号的一篇文章中,使用了“海天纯”饮用水的封面,业界猜测海天要进军饮用水界。
对此,海天相关人士表示,“海天纯”目前还没有大面积对外销售,只在海天味业展厅内有小面积售卖。
实际上,早在多年前,海天就不满足于只聚焦“厨房”消费了,而是悄悄地将触手伸到了饮料赛道。2016年,海天曾推出过一款名叫“张小主苹果醋爽”的饮料产品。彼时,海天方面表示这款饮料的目标消费群体是年轻人,并且表示生产醋最根本的技术环节是发酵,海天在发酵技术上有着优势,把发酵醋的技术用于生产醋饮料,可以实现产品的多元化。
不过,当时海天味业进军饮品市场,几乎没有什么市场表现,因此也并未引起太大的关注,但这并不影响海天在饮品赛道的“野心”。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海天味业先后推出了“爱果者”苹果醋饮;“喜悦满满”胡萝卜发酵果蔬汁;“喜悦物产”小青柠汁、益生菌豆奶、柠檬茶、谷物坚果饮、“海天纯”饮用纯净水等多款饮料产品。截至海天味业2022年ESG报告期末,海天共推出了17款低脂或减脂产品。
上述产品的定位大多偏向于健康,如柠檬茶和谷物坚果饮两款新品。据官方介绍,柠檬茶饮料添加有真实柠檬汁和乌龙茶原叶萃取汁,果汁含量≥5%,糖含量为4.3g/100ml;在另一款谷物坚果饮中,每盒坚果及籽类含量为45g,并添加有益生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
而在价格方面,也颇为亲民,记者在海天小程序上看到,柠檬茶为250ml规格,参考售价为12.6元6瓶;谷物坚果饮为1L装规格,参考售价为11.9元/瓶。
为了做好饮料这一门生意,海天还专门设立了喜悦物产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这是海天味业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当时,海天对外宣称“设立喜悦物产是由于业务发展需要”。
而在该公司成立之初,海天味业就投资了5000万元人民币。并在2022年和2023年期间,海天味业还分别对该公司新增投资700万元和600万元。
海天布局饮品赛道或早有打算。海天味业董事长庞康曾表示,随着外部市场发生较大变化,渠道越来越碎片化,消费需求日渐多元,行业竞争也在加剧。在当前消费趋势下,公司会更加注重面向客户需求、持续提升产品品质,生产更多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应用服务解决方案,同时会在产品研发等方面加大投入,开发更多营养健康的产品。
2
海天跨界“打酱油”,消费者不买账
海天作为拥有300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随着市场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变革,也面临着转型经营的难题。庞康口中的“多样化产品”就是海天积极寻找新出路的表现,开发新品与年轻人连接,如2023年7月,海天味业推出一款以酱油坛子为造型、主打“有鲜味的”冰淇淋产品。
不过,业界不看好海天玩跨界也是有原因的,毕竟主业也没做好。在2023年11月召开的2023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对于海天的增长瓶颈,有投资者提问,“近两年公司把业绩停滞解释成大环境不好,而众多友商近两年都实现了快速增长,是否公司在产品力或者其他层面出现的问题?公司对于未来新的增长曲线有什么样的五年规划?”
海天味业回复称,公司坚定未来发展的信心,顺应消费趋势变化,加快在产品、渠道等方面的延伸和深耕,支撑未来新的增长,力争未来五年企业恢复到正常的增长曲线上。
但在2023年,海天味业的业绩却迎来了“营收利润双降”的局面。财报显示,海天味业实现营收245.59亿元,同比下降4.1%;净利润为56.27亿元,同比下降9.21%。这也是其近十年来首次出现营收下滑,而净利润则延续上年的态势持续下滑。从主营业务产品方面来看,公司的三大主力产品——酱油、调味酱和蚝油的销售均出现下滑。
具体来看,海天味业此次业绩下滑几乎体现在全方面的,不论是主营产品还是销售区域和渠道,都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了收入下滑的现象,也与当初2022年度业绩报告中的预期营收和利润相差甚远,彼时海天味业预期2023年目标营收281.7亿元,归母净利润目标为68.2亿元。
对此,海天味业在财报中表示,报告期内营收和毛利率下降主要是销售规模下降及品类结构影响所致,而线上渠道同比下降超10%主要是优化线上渠道的产品矩阵所致,库存量的大幅增长则是由于本期春节延后,备货集中在本期末所致。
再回头看,自2021年以来,海天味业的市场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从2021年到2023年,短短两年间,海天的股价下跌超过70%,市值跌破2000亿元,蒸发了约5000亿元,成为近几年A股市值蒸发最严重的公司之一。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海天味业其实在低端市场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但是它在C端市场的口碑连年下降,所以它的整体业绩下滑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而是一个累积过程。随着整个国内餐饮市场的火爆,各个企业对于B端市场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所以海天味业的整体优势其实已经不复存在。
记者看到,在海天微信公众号的商城中,饮料板块销量最高的是益生菌豆奶(250毫升箱装24瓶),售价51.9元,已售2363件(包括6瓶和24瓶销量),柠檬茶、爱果者苹果醋等几款饮料销量不过几十。
就目前来看,海天饮料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并不高。因此,也有业内人士质疑海天跨界饮品赛道是“玩票”。同时,海天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海天味业虽然在不断地推出一些类似于苹果醋之类的产品,但目前还是以主营的酱油蚝油产品为主。
3
业绩不振
跨界未必能带来增长
业界普遍认为,业绩不振和市场变化是海天跨界的重要原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酱油总产量于2015年抵达1011.9万吨的高峰后逐年降低,2021年仅剩788.15万吨,国内人均酱油需求量从2015年的7.28千克降至2020年的4.86千克。
换言之,行业发展进入存量竞争,想要实现高增长已不是易事。
尽管如此,调味品行业的中高端酱油的市场需求却在增加。据东莞证券研报,高端酱油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从2014年的131万吨增加至2020年的250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11.37%,增速快于酱油行业整体增速。
有专家分析,对于海天味业来说,仅靠跨界并不能确保增长,持续深耕核心产品线,提升产品品质和创新能力,才是更加稳健的发展路径。
记者注意到,海天在主业也在紧跟市场,如近期推出的“给水果吃的酱油”,这是一款搭配水果的酱油,结合闽粤地区的饮食习惯,历时一年研发的产品。
事实上,想在饮料行业分一杯羹并非易事,据尼尔森IQ发布的《2024中国饮料行业趋势与展望》显示,2023年全国线下市场饮料销售额为3041亿元,其中,即饮茶以21.1%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碳酸饮料(18.5%)、功能性饮料(17.5%)和包装水(17.4%)分别位列第二、第三、第四位。
作为“跨界选手”,海天显然在饮料行业没有先天优势。如在柠檬茶市场,维他柠檬茶是最早的品类领军品牌,而在苹果醋和胡萝卜汁等细分赛道中,海天面临着农夫山泉、可口可乐、统一等强劲对手。
从海天的财报上也可以看出,海天味业的多元化布局对业绩的推动作用还较小。比如在收入结构上,海天味业主要分为酱油、调味酱、蚝油及其他品类。也就是说,除三大品类外,剩余品类均被划为其他。2023年其他品类收入34.99亿元,同比增长19.35%,是唯一增长的品类。但其营收仅占食品制造业的15.34%,毛利率为21.88%,低于三大品类。
■新快报记者 陈福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