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ESG相关政策、法律陆续出台,涉及食品安全、健康餐饮、低碳环保、绿色包装等重要ESG议题,推动行业以更加可持续、更加环保的方向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食品领域大多公司的ESG议题主要集中于保障食品安全、反食品浪费、规范食品标签、节能降碳、反过度包装等行业重点可持续发展方面。但具体来看,由于ESG缺乏相关的标准和评价体系,食品企业在ESG的披露率、管理层面的ESG管治架构以及对于ESG关键绩效指标的披露仍然欠缺。
食品制造业ESG披露率不到四成
2018年6月1日,A股被正式纳入MSCI(摩根斯坦利资本国际公司)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全球指数。因为所有纳入MSCI指数的上市公司需接受ESG评级,
A股上市公司由此开启了接受MSCI ESG评级的道路。由此,这一时间也被一些专家视为“ESG在中国发展的元年”。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和创业企业将ESG化作具体行动,融入到产品生产、品牌营销、售后服务等链条中。中国上市企业的ESG报告披露比例也在近年出现了突破性增长,目前,多达近40%的A股上市公司会定期发布ESG年报,港股公司的ESG信息披露率更高达近八成,但在食品制造业却是个例外。
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A股食品制造业共计有75家上市公司,其中有28家披露了ESG相关报告,披露率仅为37.77%。
在ESG评级方面,评级为A(含A+、A、A-)的公司比24%;获得B(含B+、B、B-)的公司数量和C(含C+、C、C-)的公司数量一致,均占比28%。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获得优秀的评级,报告中依然有很多关键绩效指标没有得到详尽的披露。
4月28日,蒙牛乳业发布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向投资者揭示了该公司在ESG管治方面的进展。
据媒体梳理发现,在《报告》关键绩效表章节中,部分指标披露了近三年的数据变化,但仍有一些重要指标只披露了2023年单年的数据,不方便读者对比参考。例如新添加进报告的包装材料用量,如果能回溯补充2022年和2021年的数据表现,就能提供更大的对比价值。另外披露指标的数量也值得进一步扩充,例如在“社会绩效”里,蒙牛披露了劳动合同签订率等7个指标,但另一家乳业龙头伊利股份披露了近30个指标。
又如啤酒头部企业百威亚太,其在2019年发布了首份《可持续发展报告》,MSCI评级为B级。到2023年,百威亚太《可持续发展报告》MSCI评级已经提升至AA级,领先国内大多数酒类企业。
作为资源密集型的啤酒产业,是否对环境友好可持续是其绿色发展的关键,但百威亚太在水源治理优势下ESG披露不足。
如污染物排放。关于排放百威亚太在《可持续发展报告2023》的披露仅仅在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方法及流程,重点在废水循环处理方式的展现。但至于其他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则没有提及。
相比之下,同行公司燕京啤酒则主动在报告中详细提及公司及子公司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今年或出台ESG信息披露标准
事实上,早在2019年,港交所即开始推行“不遵守就解释”的强制性ESG信息披露制度。放眼全球来看,ESG报告正在成为交易市场的重要趋势和关键参考,披露ESG报告也成为全球交易市场的共识。
对于ESG的披露要求,中财绿指首席经济学家施懿宸表示,目前我国无法强制要求所有上市企业进行完全的信息披露,企业在ESG报告中只会披露对其有利的信息。
“我们要想发展ESG、发展可持续金融,先要把标准拿出来。我们在拿ESG要求企业的时候,如果没有标准,那么就极有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就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出现企业‘漂绿’行为。”施懿宸认为。
业内人士分析,从ESG与可持续发展的范畴来看,食品安全建设的责任重心仍应当压在涉事企业的身上。在ESG的具体义涵中,供应链责任强化、产品质量管控、安全生产与运营是社会责任(S)中的重要部分。
2006年,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将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第一道防线,也有观点指出,企业经营是否合法合规应当是ESG评价的一票否决项。
有消息透露,证监会目前正在参考ISSB准则,加紧研究制定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标准,该标准有望在今年出台。
在ESG相关标准和评价体系缺失的情况下,很多食品对于ESG的重视程度仍不高,很多公司都没有明确设立董事会层面的ESG管治架构。而事实上,将董事会管治与ESG表现挂钩、对ESG管治实施目标考核,也是向投资者证明企业ESG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而在ESG报告完整性来看,大部分公司对于ESG关键绩效指标的披露仍然欠缺,披露的指标索引表内容过于简单,使得无法在阅读报告时快速清晰地了解报告所披露的内容是否全面,更谈不上一目了然地看出每项指标对应的具体内容。在量化指标披露方面较为单一,仅展示了报告年度的数据,影响数据的可比性与一致性。
实际上,更高的ESG评级成为上市公司稳健经营、规范治理的价值体现,也被认为是一家企业能够带来长期、优异、稳定的经济回报的参照系。一家企业在ESG方面的表现,也成为投资者评估企业的环境社会贡献,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简单来说,随着ESG在我国持续升温,社会各主体对其关注度和认可度的逐年攀升,未来将会有更多企业将ESG作为经营目标。某种程度上,ESG就是企业通过“积极做好事”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一种发展方向。
近期行业重点ESG事件
1
巴奴火锅子羊肉卷不合规
2023年9月4日,北京合生汇的超岛火锅店售卖“假羊肉”。事后,巴奴回应对在超岛门店消费过羊肉卷的顾客赔付1000元,赔付范围自2023年1月15日超岛合生汇店开业起销售的13451份羊肉,涉及共8354桌。
2
沪上阿姨食品安全问题堪忧
2023年7月,沪上阿姨在上海正式发布新茶饮加盟品牌中首份ESG报告。在投诉平台上,截至2024年5月24日,沪上阿姨共有2252条投诉量,其中1858条已完成,多名消费者提出沪上阿姨存在“原材料变质、喝出异物”等情况。
3
梅菜扣肉里的“糟心肉”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用未经严格处理的槽头肉制作而成的梅菜扣肉预制菜,安徽东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被点名。
4
奥利奥制造商被重罚
美国东部时间5月23日,奥利奥饼干及妙卡巧克力等多家食品品牌的制造商“亿滋国际”因非法限制其制造的巧克力、饼干和咖啡在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内部贸易,违反欧盟反垄断法而被罚款3.375亿欧元。
5
“问题鸭肠”涉事工厂被顶格处罚
6月17日,山东雅士享肉类食品有限公司鸭肠车间存在诸多卫生安全隐患等问题。7月3日,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联合工作组回应称,相关部门依法依规立案查处,送达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并作出顶格处罚。
6
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问题
7月8日,媒体曝光罐车化工油食用油混装,一些油罐车既承接糖浆、大豆油等可食用液体,也运送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引发关注。两家龙头企业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和汇福粮油集团陷入此次舆论漩涡。
7
泸州老窖部分核心绩效指标缺失
泸州老窖部分核心绩效指标不完整。在MSCI ESG评价体系中,白酒企业的环境责任权重高达40%,但在2023年,泸州老窖单位产品悬浮物排放同比2022年减少48.45%,但废弃物方面,公司一般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35.78万吨,同比2022年增加12.84%。
8
古井贡酒陷“假年份酒”风波
2023年11月,多家媒体报道称,古井贡酒在核心产品“年份原浆”系列中,“古5”“古8”“古20”被认为涉嫌虚假宣传——其所标注的数字与年份无关,仅是数字,并非代指年份酒。
9
香飘飘ESG评级处于中等
香飘飘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亏公告,这意味着连续五年上半年,香飘飘都处于亏损状态。宣称“匠心18年,只为一杯好茶饮”的香飘飘在华证、秩鼎、晨星、盟浪等多家机构给出的ESG评级中,均处于行业中等甚至偏下的位置。
10
听花酒再被重罚80万元
继成都听花盛世贸易有限公司因违法宣传被罚180万元后,ST春天另一全资子公司北京听花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又因同样问题,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80万元。
新快报记者 陈福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