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持续推动下,医药行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实践越来越受到关注。生物医药行业是关系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公民健康、科技创新的重要一环,但也面临着环境、社会和治理挑战。目前,医药行业企业对ESG信息披露较为重视,头部企业重视可持续发展,部分企业定期发布ESG报告,但仍存在对ESG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披露不充分、数据质量不高、评级标准不统一等痛点,行业ESG监管也有待加强。
ESG信息披露获医药行业重视,社会维度表现较好
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产品质量与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危,故而从产品的研发、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均受到极为严苛的质量监管体系的全面监督与管理。而且,与其他细分领域相比,制药企业作为传统医药产业链的一环,天然就面临着环保、产能等生产压力,这也必须体现在ESG数据中。
医药行业企业对ESG信息披露较为重视。中国医药头部企业近年来越发重视可持续发展,部分企业定期发布ESG报告,并积极开展相关实践。《2024华夏大健康ESG白皮书》显示,目前A股已上市医疗企业中,制药类企业的ESG信息披露比例达到43.1%,居首位。
中国医药企业MSCI ESG评级正在向前迈进。商道咨询数据显示,领先水平(AAA级、AA级)企业占比连续三年持续上升,平均水平(A级、BBB级、BB级)与落后水平(B级、CCC级)企业占比均呈现连续三年下降。截至2024年3月31日,中国A股、港股医药上市公司中,有65家获得公开评级2。与上一轮评级周期相比,评级成绩上升19家,降低5家,维持原有评级34家;另有7家公司首次获得评级。
ESG的社会(Social)维度在医药行业显得尤为重要,医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便显得尤为关键。新快报记者综合目前在ESG评价较高的医药企业,均在产品质量体系、普惠健康等医药行业ESG重点话题上表现出色,且很好地呈现在企业年度ESG报告上。
而在治理(Governance)层面,已经有越来越多医药企业认识到透明度和合规性是医药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要素。随着上海、深圳和北京三大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促使医药行业在治理结构和商业道德方面更为重视。
信息披露不充分、评级标准不统一等成为“绊脚石”
随着ESG理念的日益普及和重视,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开始关注并加强ESG管理。但相较于欧美地区较为完善的ESG信息披露,我国还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如对ESG理念重要性认识不足、ESG信息披露不充分、数据质量不高、评级标准不统一等。
首届华夏大健康产业ESG发展大会上专家指出,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对于ESG的态度还仅停留在满足监管的要求上,但这一态度将不得不改变。中国企业评价协会ESG专委会执行秘书长郭旭表示,相较于之前还是倡导,如今三大交易所出台的指引要求到2027年450多家上市公司必须披露2026年ESG报告。
目前我国医药企业ESG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详细程度不足。例如,许多医药企业的ESG报告内容大多集中在环境和社会方面,而对于治理战略的披露则较为简单;部分医药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披露仅停留在政策和制度层面,缺乏具体的数据和效果评估;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披露可能未充分展示员工福利、健康管理和职业安全等方面的具体情况;部分企业未能充分展示其对供应商的管理和监督情况,未能充分展示公司的组织架构、董事会构成、监事会运作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部分医药企业在ESG信息披露方面存在滞后现象。
此外,我国医药行业的ESG报告在格式、内容上尚未形成统一标准,ESG评级也缺乏统一的评级系统,导致不同企业的ESG报告在可比性和可读性方面存在差异。行业专家指出,未来将建立系统化、国际化的体系以满足庞大的企业群体需求。
多部门协作全方位监管行业ESG表现
医药行业的ESG表现及监管主要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主要依靠政府部门引导,证券交易所出台相关政策细化落实,行业协会则推动行业ESG发展。
中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如《环境保护法》《药品管理法》等,为医药行业ESG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是医药行业的主要监管部门,负责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的注册审批、生产监管、市场流通监管等工作,一定程度上涉及了ESG监管。
生态环境部负责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在医药行业ESG监管中,生态环境部重点关注医药企业的污染排放、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工作。多份由相关政府部门发布的要求、指导意见等,都对企业环境治理信息披露提出了相关的要求。
证券监管机构(如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负责监督上市医药企业信息披露行为。如今,中国证监会、深交所、上交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均出台了多项指引和要求,提出上市公司要披露ESG相关信息,将ESG披露加入考核,并视情况单独编制和披露ESG报告等文件,或明确要求董事会介入上市公司ESG工作中等。
行业协会如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华环保联合会等,通过制定行业标准、组织培训、开展交流等活动提升医药企业的ESG意识和能力,推动医药行业ESG发展。
行业观察人士表示,随着中国政府绿色金融和责任投资的信心越来越坚定,以及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投资者对ESG信息关注度的提升,医药行业的ESG监管将更加严格和规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院长、国家标准委ESG标准化研究组召集人柳学信表示,2024年可以看作是中国ESG发展元年,我国的ESG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将来,有两把尺子来评价企业,一种是财务的标准,一种就是ESG的标准。
近期行业重点ESG事件
1 豪森全资子公司因学术推广违规被罚
近日,江苏豪森药业因全资子公司江苏恒特三名药品信息顾问近三年来邀请医生参加学术活动时存在违规行为,被恩施市市场监管局没收违法所得2344.28万元,罚款210万元。
2 普利制药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
普利制药7月7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
3 香雪制药生产销售不合标准药品被罚
6月13日,广东省药监局发布行政处罚公告,香雪制药因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规定的板蓝根颗粒,违反药品管理法,被罚款10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8.2万元。
4 恒瑞医药收到FDA警告信
6月,恒瑞医药接到了美国FDA发出的483缺陷报告;7月11日,恒瑞再次收到了美国FDA的警告信,直指其一处生产场地存在严重违反现行良好生产规范(CGMP)的行为。
5 云南白药原董事长王明辉被带走调查
5月,云南白药原董事长王明辉等5位前高管被带走调查。云南白药曾因多项违规被云南证监局责令整改,其分支机构还曾因涉及行贿问题被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点名。
6 广誉远因财报虚假记载被行政处罚
4月,因连续6年年报及半年报存在虚假记载,山西证监局决定对广誉远股份给予警告,并处以800万元罚款;对7位相关当事人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500万元罚款。
7 大参林被监管谈话
4月,因收到有关司法文书后未及时披露,且部分临时公告中的相关信息披露不准确,大参林及有关责任人被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管措施,有关责任人被监管警示。
8 中国医药集团原总工程师杨晓明被查
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杨晓明,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今年3月29日被罢免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
9 国药集团原副总经理周斌被查
今年2月,在主动辞职7个月后,曾任国药现代董事长超14年的国药集团原副总经理周斌被查。
10 齐鲁制药全资子公司偷税被罚
1月,齐鲁制药全资子公司河南齐和医药存在偷税和发票违法行为,涉案金额2289.73万元。洛阳市第二稽查局对齐和医药罚款2289.73万元。
■新快报记者 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