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设“茶饮特色服务”评价标准,强调开茶服务流程等内容
香气四溢的茶水,搭配上虾饺、烧卖等精致茶点,不仅展现了广州独特的“一盅两件”饮茶文化,还吸引了无数外地游客慕名体验。为了打造出群众识别度高、代表广州茶点文化的广州品牌,7月31日,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了关于征求《“食在广州”评价认证技术规范(茶市类餐饮服务)(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等文件意见的公告,拟新增茶市类餐饮单位赛道,持续推进“食在广州”城市品牌建设工作。
市场反馈及消费者综合评价
占主要分值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认证工作的流程和要求,确保认证机构能够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评估和判断,保障了认证活动的有序进行和权威公信力。
具体而言,“食在广州”茶市类餐饮服务评价认证标准总分1000分,评价等级分为三星级、四星级和五星级。
根据统一指标,认证机构将通过对茶市类餐饮服务单位的市场反馈及消费者综合评价、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社会责任及品牌建设对参与单位进行综合评价。
其中,市场反馈及消费者综合评价占600分,采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消费者评价大数据及12345、12315政府投诉后台数据进行加权统计,重点体现广大消费者在“食在广州”金字招牌下引领消费中的主导及决定作用。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占200分,采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的模式,对标先进标准,引导餐饮单位全员参与、持续改进、高质量发展,确保所提供的产品在生产、加工、制造、准备和食用等过程中的稳定安全输出。
社会责任及特色服务品牌建设共占200分,分别为特色服务100分、社会责任、品牌建设各50分。该板块突出茶饮特色服务,通过强调开茶服务流程、各式点心现场手工制作、弘扬传承广州茶市特色服务和饮食文化等内容,推动茶市类餐饮单位注重自身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创新。此外,还设置与生态环保相关的评价板块,引导茶市类餐饮单位注重环保、绿色、低碳发展。
使用即食、即热食品应予以标明
记者注意到,对于市民吃早茶时较为关注的“茶位费”“预制菜”等问题,征求意见稿也给出指引。
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了茶位费的定义,即以提供茶叶、茶具、热水和冲茶服务等项目并独立于茶点以外收取的费用。与此同时,评价认证评分表中还对茶位费的收取、茶叶的档次提出了具体要求。如要求冠以“茶位费”等各项费用,应合理定价,服务内容界定清晰,并在店内、菜单、自助点餐APP或小程序等显著位置进行明码标价;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
此外,所提供的茶叶应标识清晰,符合相关规定,若顾客自带茶叶,应按茶位费对应档次的茶叶按位提供给顾客。
而在现场加工制作方面,各式点心、粥品、菜肴等均应现场加工制作,包括即配食品(经过清洗、分切等简单加工,配以或不配以辅料加工而成的产品)、即烹食品(已完成对主要原料的初加工过程,配以或不配以辅料,进行烹调后可食用的产品)。
若使用了即食食品(已完成杀菌熟制,能直接入口,开封后可直接食用的产品)、即热食品(未经过再加工,仅经过简单复热即可食用的产品),应在店内、菜单、自助点餐APP或小程序上予以明示并标明商品包装上的品名和生产企业名称。
声音
获“食在广州”品牌加持
有助于吸引消费者
针对上述文件意见的公告,广州酒家方面向新快报记者表示,参与评分需要企业更多地投入,或会导致整体运营成本上升和管理复杂性的上升。不过,这一过程虽然具有挑战性,但长远来看,将显著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竞争力。并且,统一的评价认证标准有助于规范餐饮行业的经营行为,减少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营造公平、透明、有序的市场环境。而企业在“食在广州”城市品牌的加持下,品牌形象更加鲜明,有助于吸引追求品质与文化的消费者。
点都德方面则指出,认证标准的出台,有助于促进企业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注重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企业获得官方对茶楼出品和服务质量的认可能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并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与忠诚度。
“从整体来看,相关认证的出台对于整个行业的创新升级具有推动作用,倒逼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认证出台能使广州餐饮行业更加专业,品牌运营得更好,并提高资本关注度,最终实现规模化发展,将会对“食在广州”餐饮文化的发扬光大有着加持作用。
采写:新快报记者 张晓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