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8月28日上午10时,随着直径达13.61米的巨大刀盘缓缓转动,唯一负责南珠(中)城际铁路“穿海”任务的“隧越号”盾构机顺利从香山至二十涌区间盾构井(下称“香二盾构井”)始发。据悉,该盾构机将要完成3千多米的区间隧道掘进任务,最后从二十涌盾构井吊出,为未来轨道交通地下联通广州、中山两地创造条件。
长距离穿越珠江出海口 施工条件复杂
南中珠城际铁路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西岸,起于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站,止于中山市兴中站。全线长47.6公里,设万顷沙(既有)、十二涌、二十涌、香山、火炬、张家边、中山、岐江新城、石岐、兴中共10座车站,并预留火炬东站一座车站,及自香山站向珠海方向延伸条件。线路将采取“快慢车”与“长短线”的运营模式,并采用与十八号线、二十二号线“同款”全自动运行系统,在香山站预留与规划研究的深中城际衔接的条件。
用于“穿海”施工的“巨无霸”盾构机——“隧越号”全长137米,总重约3500吨,配备了常压换刀刀盘、刀具旋转监测、磨损检测及开挖仓监视系统,能够确保掘进过程中全面掌握刀盘、刀具工作状态和掌子面情况,为掘进参数控制提供依据。
根据施工计划,“隧越号”盾构机于香二盾构井始发,沿中山市和信路北侧向东前行,下穿珠江出海口——洪奇沥水道后,向东北方向延伸,途经鱼塘、高速大桥后到达位于广州南沙的二十涌站。
“地质勘探显示,隧道范围内除砂层、粉质粘土、淤泥质土及全、强风化混合花岗岩外,还有软流塑地层、花岗岩侵入、全断面圆砾角砾层等特殊地质段,地层变化较大,且地层透水性强,水压高,施工风险非常大。”广州地铁南珠(中)城际项目中山段工程负责人孙娣飞告诉记者,该段是全线独头掘进距离最长、地质和环境风险最复杂的盾构隧道。
采用大直径盾构 应对复杂施工挑战
面对复杂的施工挑战,如何确保盾构机的平安穿越,成了参建各方的头等大事。为此,建设单位联合中国中铁南珠(中)城际NZZ-2标总承包项目部、中铁隧道局、广州地铁设计院、广州地铁咨询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技术研讨,并结合类似工程建设经验,对施工组织方案进行了技术攻关,决定采用一台开挖直径13.61米的泥水平衡盾构进行掘进施工,让隧道一次成型,最大限度降低施工风险。
中铁隧道局南珠(中)城际2标四工区项目常务副经理李彦青表示,作为隧道施工的“国家队”,盾构始发掘进后,还会在背后填充采用同步双液注浆,并根据洞内及地面监测数据、盾构掘进参数、隧道成洞质量等信息,优化调整掘进施工参数。
截至目前,南珠(中)城际铁路广州段土建工程累计完成48%;3座车站、3个区间均进行土建施工;共13台盾构机正在掘进。中山段土建工程累计完成18%;9座车站中,7座进行土建施工,2座进行前期准备;9个区间中,3个进行土建施工,其余开展施工前准备工作,共3台盾构机正在掘进。
(注:车站名称仅为工程暂定名称,标准站名应以市政府批准公布为准。)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佳文
摄影: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
通讯员 :陈虎辉 韩星 王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