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与第一批工作队对接、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深入企业考察产业情况……由广州市荔湾区昌华街道牵头,华林街道、南源街道和荔湾区市场监管局组团的梅州市梅县区第二批驻丙村镇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7月28日进驻后,迅速全面开启驻镇帮扶第二轮工作。“我们要积极配合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帮扶作用,挖掘发展潜力,激发内生动力,共同推动丙村镇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工作队队长谢存德说。
培育典型村 注入农旅发展新活力
8月13日,新快报记者一行来到丙村镇。谢存德介绍,在与第一批工作队完成对接后,就开始遍访工作,已经深入走访了全镇22个村居中的12个,对溪联村、芦陵村、旋风村等印象很深刻。“溪联村是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按照丙村镇规划,芦陵村和旋风村是今年重点培育的典型村,它们都有一定的基础,接下来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全力配合好镇党委、政府,把这两个村培育成百千万工程典型村。”
白沙村是旋风村的一个自然村,坐落在石窟河畔,自然风光优美,交通区位优越,因此,第一批工作队联合丙村镇政府申请两千余万元驻镇帮扶资金,实施“小白沙”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提升沿线公路和乡村风貌,大力打造“小白沙”精品乡村旅游线路,项目竣工后,吸引周边游客慕名而来,成为当地的旅游网红点。
记者驱车来到“小白沙”,新铺的柏油村道沿河而建,沿路步行,村道两旁处处是景,精心规划的茅草小亭、微公园、小广场、小戏台风格古朴,风貌提升后的客家围屋展示着客家文化,蓝天白云下,勾勒出一幅美丽田园画卷。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随着来此度假、开展团建、钓鱼赏景的游客的到来,这里充满着欢声笑语,更加生机盎然。“接下来,在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的同时,我们希望能引进企业对这里开展整体运营。”来自梅州市挂职的副镇长李捷说。
位于溪联村的“百千万工程”乡村大讲堂也是工作队的关注重点。作为丙村镇的“美丽入口”,这座乡村大讲堂位于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集党群服务中心、研学培训中心、人才交流中心、农产品展销中心、电商直播中心等五大功能于一体,是丙村镇发展研学经济、电商直播经济、农旅融合经济等的乡村平台。
走进“百千万工程”乡村大讲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溪联村党群服务中心,墙上张贴着溪联村的村史和发展介绍,书架上摆放着各种书籍。西侧是设施齐备的多媒体会议室,墙上张贴着“百千万工程”有关内容。走出会议室,碧波蜿蜒的梅江河和三堡大桥呈现眼前,宽阔的亲水平台和小公园正在建设。一旁的农产品展销中心和电商直播中心里,展示架上摆放着“丙村三宝”、银二枇杷、横石沃柑、客家盐焗鸡等特色农产品,直播设备一应俱全。
“梅龙高铁即将开通,高速公路也在扩建,这些都是丙村发展的契机。”谢存德表示,工作队积极建议并将努力配合好丙村镇政府,借助梅龙高铁通车契机,集中精力提早谋划,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打造好“小白沙”“百千万工程”乡村大讲堂等更多旅游打卡点,精选推荐土特产,充分做好迎接外地游客大量涌入食住游等准备工作,促进农旅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转变。
打好乡情牌 凝聚社会帮扶力量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经过这段时间的走访,工作队重点关注到目前丙村镇的人才现状,“丙村镇很多优秀人才在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发展得很不错,有实力的乡贤不少,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古德生,这是丙村镇乡村振兴的乡贤资源优势,我们应该好好挖掘利用。”谢存德说。
说起乡贤资源,丙村镇即将建成的足球公园就是生动案例。足球公园项目在利用帮扶资金撬动的同时,积极争取长隆集团、乡贤资源资金支持,充分汇聚社会力量,共投入500多万元,高标准规划打造,提升改造三堡体育场和丙村公园,将丙村镇足球文化和红色文化深度融合。
来到丙村镇足球公园,原丙村公园已经完成绿化美化提升,花树相映中,五彩的塑胶运动场地上,孩子们骑着单车你追我赶,一旁的凉亭里,老人们在聊天,升级改造的智慧停车场,整洁有序。马路对面的三堡体育场,三三两两的大人孩子在草地上踢着足球,两个五人制足球运动场正在围蔽施工。李捷介绍,足球公园项目带动了周边整体的提升,接下来周边建筑的外立面也将进行提升,还计划引进企业建设光伏项目,打造“百千万工程”新亮点。
“用好乡贤资源,不仅能够为丙村镇发展带来资金,还能带来优质人才、先进理念。建设家乡是我们中国人最朴素的情怀,接下来,我们将配合打好乡情牌,为丙村镇发展注入更多社会力量。”谢存德说。
做强土特产 谋划产业振兴大文章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工作队进驻后关注的焦点。工作队进驻后,在遍访村情民意的同时,深入各村小作坊、大公司开展调研,全面了解镇村级产业发展情况,为后续产业帮扶打基础。
8月8日上午,工作队前往丙村镇红光村走访,调研丝苗米农产品加工企业。鑫梅源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丝苗米农产品加工企业。工作队详细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和发展困难,对产品包装及标签标识进行详细指导,鼓励企业借助政策扶持,加强科技创新,稳步提升丝苗米农产品加工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优势品牌“丙村三堡”。
8月21日下午,工作队来到银场村富竹腐竹厂,详细了解当地特色客家柴火腐竹——银场腐竹的制作、销售情况,与村委干部、负责人共同探讨以“小作坊”为切入口,做好产业大文章。
银场腐竹是当地的明星土特产,秉持传统手工制作,豆香浓郁、口感细腻,极具特色。工作队走访位于银场村的富竹腐竹厂,详细了解银场腐竹的文化历史、制作流程和销售等相关情况,鼓励负责人在传承发扬好银场腐竹传统手工制作工艺的同时,正视小作坊发展的局限性,紧抓乡村振兴大好机遇,在生产车间、设施设备、库房规范、食品安全等方面加大投入,推动小作坊向企业升级,合力把银场腐竹做成带动一方的大产业。
工作队表示,下一步,将与丙村镇政府、相关农产品企业及专业合作社进行深入座谈和交流,详细了解特色农产品加工情况以及品牌发展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推动企业发展壮大,做好土特产文章,助力产业振兴。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摄影:新快报记者 邓迪
校对:任倩妮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