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环市西苑小区,原来黑压压停满电动车的架空层,经过改造后变成了街坊阅读、打乒乓球、看电影、跳广场舞、议事、开展形式多样集体活动的开心乐园;协和社区华业里小区,一栋栋旧楼加装了楼梯扶手后,老人们上下楼有了依靠,再也不用担心摔倒;和苑社区,700余米盲道以及电梯的盲文、语音播报系统等,让视障人士等群体舒适出行……
近年来,广州市荔湾区西村街道党工委坚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普惠群众”的服务理念,从民生微实事入手,推动民生大提升,一个个社区发生了明显蝶变,换来居民群众的舒心、称心,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环市西苑小区
充分满足街坊需求,宜居变乐居
西村街道位于荔湾区北部,辖区面积1.4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约5万人,常住人口约6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群占比逾30%,属于典型的人口密集度高的旧工业区和老城区,面临着老年人口和外来人口多,基础设施老、服务压力大、基层治理难等诸多问题。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西村街道早从2014年起就开始推动社区的微改造,近几年,加大了社区微改造、人居环境提升的步伐,一个个民生微实事项目落地见效,推动着一个个小区发生了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变化。
步入环市西苑小区,一个开放式的党群服务驿站映入记者的眼帘。这里原本是一个凉亭,但由于建造时间较长存在顶部漏水、缺乏照明、杂草丛生等问题。2022年经过一系列的改造后,融入了百年党史、党徽党旗知识、西村历史及社区特色,配备古朴的休息桌椅、共享充电宝和直饮水机、智能口罩领取机等设施,为路过居民提供多元化便捷服务,摇身一变成为社区的“网红”打卡点。
秋日的广州天气仍然炎热,不少老年街坊坐在小区大榕树下“红色同心圆桌”下乘凉、聊天,好不惬意。“我们小区的范围不大,之前群众跟我们反映了乘凉共享座椅不足、晚上漆黑一片,不利于休憩的诉求后,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大榕树下进行了改造。”环市西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尤静告诉新快报记者,以新换“心”是民生微实事的理念,通过增设弧形座椅、发光logo灯,提供了集聚“党课宣讲”“网格议事”“庭院夜话”等功能,巧妙地改善了小区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让“安居”“宜居”变得更“乐居”。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这样的人性化改造在这个小区比比皆是,如北门原本一条坑坑洼洼的闲置路,铺上沥青,喷涂上精美的标线和图画后,变成了儿童友好社区的活动区域,成为街坊遛娃常去的网红点。
搬出电动车,换来开心乐园
微改造是否成功,小区居民感受最深,也最有发言权。2023年初才搬进环市西苑小区的肖玲告诉新快报记者,刚来时见到小区里电动车四处乱停乱放,架空层、道路上都停了很多电动车,不但秩序乱而且存在安全隐患。今年改造后,如今,走进小区,再也见不到一辆电动车。所有的架空层经过改造后腾出了大量空间,变成了街坊们的开心乐园。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利用其中一栋楼架空层改建成的阳光手工坊,配备了空调,成为街坊读书、休憩、开展4点半学堂、学习手工制作、老年人配餐的综合服务场所。还有几栋楼相连的架空层被改建为公共活动场所,设置成集党群服务驿站、乒乓童乐园、市民活动广场、健身处、议事厅等多功能的场所。活动空间大了,邻里也更和睦了,街坊一有空就搬出乒乓球台、圆桌,一起打乒乓球、打牌,日子过得很滋润。到了重要节日,比如最近的中秋节,社区还组织街坊们一起做灯笼、月饼,利用中间的大电视屏幕,社区每个月还会为街坊们放一次电影。
说起架空层的改变,在这里住了20多年的老街坊黄志强激动地告诉记者,小区微改造关键来自街道和社区的重视。今年2月份南京一小区发生架空层火灾后,黄志强就马上跟物管处和社区反映,提出让电动车都搬出小区、守护群众安全的建议。三天后,环市西苑小区一方面加紧组织住户把电动车陆陆续续停放到小区外,一方面加强沟通,在小区外的公共场所加装了电动车充电设备,终于做成了这件实事。
微改造好了,街坊的积极性也上来了。“很多街坊每次见到我都会跟我建议小区还能怎么改怎么改,我说不用着急,我会把你们说的话都记在心上。”尤静说,整个小区的微改造已进行了三年,每一步都会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将陆续一步一步地推进下去。
华业里小区
适老化改造,给街坊带来幸福感安全感
与有物业管理的环市西苑小区不同,协和社区华业里小区属于老旧、自管小区,老少群体居多。这两年经过微改造,让街坊们深刻地体会到了民生的大变化。
以前的华业里小区一到晚上四处黑乎乎,道路也坑坑洼洼的,街坊到了晚上不想,也不敢出来散步。如今,地板都铺上了沥青路,小区四周都有了路灯,今年83岁的黄秀兰阿姨几乎每天晚饭后都要在小区四周散步40分钟才回去。说话中气十足的她告诉记者,老人们最开心、最受用的是,几乎每栋楼都加装了扶手,这样大家上下楼就不用担心摔倒了。
在华业里,街坊们至今仍流传着9盏灯的故事。原来,华业里22号是一栋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的楼宇,墙面破损电箱电表老化,楼梯内没有公共楼道灯。之前,各家各户从自己家里拉电线到楼道内安装电灯,一层楼的楼梯间有9个小灯泡,而且经常出现各种矛盾,电灯电线经常短路,存在严重隐患。在这次提升改造中,街道和社区根据居民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粉刷了楼道,加装了扶手,安装了公共楼道智能感应灯、公共楼梯灯电表,更换全体住户电表、重新维修了围墙等,大大提高了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也改善了邻里之间关系。据了解,目前协和社区辖内136栋楼宇的楼道已全部改造完毕。
协和社区相关人员告诉记者,针对华业里小区没有物业管理的情况,社区一方面动员住户装了防盗网和防盗门,一方面完善了监控网络,如今一个监控室正在完善启用当中,下一步还计划建设一个儿童乐园。
和苑社区
特色化改造,让视障人士安全舒适生活
西村街道和苑社区是为了配合荔湾区白鹅潭商务区等开发而建设的大型拆迁安置社区,老年人、残障人士数量多,是社区建立之初面临最大的困难。
为了满足视障人士的正常生活需求,和苑社区在全小区共铺设盲道700余米,覆盖小区所有楼宇出入口,以及小区中心花园,每栋楼宇客梯安装了电梯盲文按钮和语音播报系统。楼宇均配有无障碍通行的道路,满足视障人士、肢体残障人士出行安全。
同时,社区党委联合融爱公益机构开展的“帮帮看家”项目,为40户视障人士家庭开展智能家居无障碍改造,为他们提供智能语音电饭煲、智能遥控管家、语音电水壶等设备,让视障人士掌握语音控制家庭电器的崭新生活方式。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和苑社区还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搭建家门口的和光阅读馆,为视障人士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空间,配备听书机、助视器,为视障读者提供优质贴心的无障碍阅读体验,让视障人士实现“阅读”自由,为残障人士提供就业和生活技能培训,帮助残障人士学习知识、融入社会创造更好的环境。
西村街道党工委书记陈粤晖表示,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办实事是街道一直以来坚守的初心和使命,下一步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绣花功夫办好民生微实事,精细化推进城市治理、绿美建设、公共服务、和谐稳定等工作,不断提升地区营商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居民群众安享幸福生活,以实际行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西村新篇章。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通讯员 周平
■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