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芬兰艾赫泰里动物园(Ahtari Zoo)对外透露,他们将于11月把两只大熊猫归还中国,这比合约期限提前了八年多。动物园对外解释,在游客减少、财政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他们已经负担不起熊猫的日常花销。
雌性熊猫“金宝宝(芬兰名Lumi)”和雄性熊猫“华豹(芬兰名Pyry)”是中国在2017年为纪念这个北欧国家独立100周年而赠与的礼物,它们于2018年1月来到芬兰,租借合同到2033年期满。
接收这对熊猫的艾赫泰里动物园位于赫尔辛基以北约330公里的芬兰中部,是一家私营公司。动物园主席里斯托·西沃宁(Risto Sivonen)对外表示,为熊猫而建设的场馆投资就超过8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6265万元),每年面临15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175万元)的维护费用——其中包括支付给中国方面的费用。该动物园曾希望这对熊猫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访,但由于疫情限制了旅行,它反而背负上越来越多的债务。考虑到芬兰是一个拥有560万人口的国家,游客数量显然很有限。另外据外媒报道,这对大熊猫吃的竹子是从荷兰空运过来的。
动物园表示,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增加了成本,芬兰政府在 2023 年拒绝了他们的资助申请。
西沃宁透露,归还熊猫的谈判总共持续了三年,现在这对熊猫已经进入一个月的隔离期,期满即可踏上归途。
芬兰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大熊猫的归还是动物园做出的商业决定,不涉及芬兰政府,不应影响两国关系。中国驻赫尔辛基大使馆透露,中国曾试图帮助动物园解决其财务困难,其中包括动员在芬兰运营的中国公司向动物园捐款,但两国最终在友好协商后共同达成归还大熊猫的协议。芬兰是最早与中国建立政治关系的西方国家之一,于1950年与中国建交。中国向各国赠送大熊猫作为善意和更紧密政治关系的标志,芬兰是第一个接收大熊猫的北欧国家。
对于这则新闻,有网友笑称,难道熊猫能吃空一家动物园?
养一只熊猫要花多少钱?
要养熊猫,钱还真不是第一位
在外网上,有网友在“宠物花费”板块提问:养熊猫的花费有多少?回答是:“您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由于熊猫是濒危物种,因此您无法合法拥有熊猫。”
但外国是有可能合法“拥有”(租借)熊猫的。事实上,1957年之后,中国政府就通过向境外赠送或租借大熊猫,以增进友好关系——这被称为“熊猫外交”。新中国成立后,大熊猫出海经历了赠送、租借、合作研究三个阶段。
1957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访华,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伏罗希洛夫在动物园见到大熊猫后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为了庆祝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中国决定将两只大熊猫“平平”和“碛碛”作为国礼送给了苏联,由此拉开了熊猫外交的序幕。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中国将大熊猫“玲玲”和“兴兴”送给美国,这促进了中美友谊。在这个阶段,熊猫是赠送,送出去就是别人家孩子了。据统计:1957年到1982年间,中国先后给9个国家赠送了20余只大熊猫,但很少有幼仔能在海外顺利诞生、成长。
随着时间推移,中国逐渐意识到大熊猫的珍稀价值,开始转向租借模式。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期间,中国临时借给洛杉矶动物园两头大熊猫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展示活动,奥运会结束后两头熊猫又被租借给旧金山动物园,从此开启了熊猫租借的大门。起初,熊猫租借非常火热,但由于管理混乱、对熊猫个体照顾不够好。
1994年,中国开始以科研合作的方式送大熊猫出国。这标志着熊猫外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注重外交效果,更强调科研合作和对熊猫物种的保护。大概的做法是:中国将一对健康、有繁殖能力的大熊猫租借至其他国家进行为期10年的合作研究,其间繁殖的后代归中方所有。若大熊猫意外死亡,其遗体也归中方所有,外方每年付给中方一定费用。这个阶段合作的目的,不光是保证旅居熊猫的健康,还希望能繁衍下一代,扩大种群数量。
所以,其他国家要养熊猫,还真不是有钱就行,首先要和中国处好关系。
熊猫吃素,为啥饲养的花销那么大?
假如中国同意租你一对大熊猫了,你还要好几个标准要达到。
首先需要“租金”。
从中国租借一对熊猫,租期10年,每年租金一般为100万美元上下。这些资金将用于大熊猫的保护、培育和其在全球不同地方生活的生态研究。租金是变动的,此外还包括一笔保险费用。如果熊猫产下了幼崽,还得为每只幼崽另外加付60万美元租金。外媒透露,多伦多动物园每年支付250万美元,而亚特兰大动物园为两只熊猫支付110万美元。2019年,俄罗斯向中国提供了珍贵的开国大典彩色影像资料。作为回报,中国破例免费租借了两只大熊猫"如意"和"丁丁"给俄罗斯。
第二是熊猫的住房。
大熊猫是一种喜湿性动物,不怕冷,但很怕热,所以想要租借大熊猫的国家,需模拟中国西南山区大熊猫栖息地的气候和地貌,建造符合大熊猫生活习性的场馆。除了卧室、产房和室内活动室之外,还需要准备宽敞的户外活动场地以及专为大熊猫设置的厨房。张和民指出,为了保证大熊猫在海外快乐生活,中国专家会全程指导海外大熊猫馆的设计、施工,水池大小、监控摄像头位置、灯光亮度等都极有讲究。
国外动物园为了迎接大熊猫,通常要花费一笔资金建设熊猫馆——据悉比利时天堂动物园花了超过1000万美元;德国柏林的提耶帕克动物园花了约1000万欧元;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动物园花了约538万美元;荷兰为了“武雯”“星雅”的豪宅,花了700万欧元;卡塔尔则斥资4944万美元(约3.5亿元人民币)建造了12万平方米的全球最贵最大的熊猫场馆,全年新风恒温。
第三是熊猫的保姆。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和民说,如今大熊猫出国前都会和国外动物园签署科研协议,外方还会派兽医、饲养师来中国培训,学习如何照顾熊猫。比如大熊猫“甜甜”现居的苏格兰爱丁堡动物园甚至先后派出10批科研人员来到中国“取经”。当然,经验丰富的中国饲养员也常常获邀陪伴出行。
第四是熊猫的饮食。
虽然熊猫吃素的,但它们很挑食,只吃新鲜竹子。“食竹叶和竹杆的季节每天约食10-18kg(鲜重),食竹笋季节每天进食量达38kg”。竹子本身营养价值也不高,因此,熊猫一天16小时都在进食,“它们的营养保险差很小,故从不冬眠”。因为熊猫挑着吃,所以动物园要准备的竹子量得是熊猫食量的两倍。新鲜竹子的采购、运输、储存等都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大熊猫出国前,我们会派专家去这个国家考察,看当地的竹子是否适合大熊猫食用,就像考察小孩出国后能不能适应当地的饮食。条件允许还会建议他们种一小片竹林,以备不时之需。”张和民透露。
据报道,在2011年,熊猫 “甜甜” 和 “阳光” 抵达英国爱丁堡时,当地不得不每年花7万英镑从荷兰进口新鲜竹笋,按当时的汇率计算,两只大熊猫每天的伙食费高达人民币1900多元。到2014年,进口竹子竹笋成本上涨到一年10万英镑。后来为降低成本,园方自己种了3000丛竹子。莫斯科动物园为了“如意”“丁丁”,每周两次从四川运回新鲜竹子、竹笋。有消息称,美国孟菲斯动物园显然每年支付 50万美元来喂养他们的熊猫。
此外,熊猫的健康需要密切关注和精心照料,定期的体检、疾病防治、疫苗接种等都需要专业的兽医团队和医疗设备,这方面的费用也不少。例如,幼年熊猫阶段身体较为脆弱,经常需要去医院检查身体。维持照顾熊猫专业人员和科研团队以及提升他们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一笔开销。
综合这些信息,虽然各地情况不尽相同,但饲养一对熊猫花费肯定在百万美元之上。如艾赫泰里动物园主席里斯托·西沃宁所说,每年150万欧元运营费用可能还是比较节省的。
养熊猫费钱,也非常赚钱
养熊猫非常烧钱,但它们也特别能赚钱。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杨勉表示:很多国家将中国的大熊猫租借回国后,大熊猫所生活的动物园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参观,大大盈利,而且这些国家在租借大熊猫之前一定会计算好养护成本。
外媒报道:爱丁堡动物园在2011年亏损了120万英镑,而当年年底“甜甜”和“阳光”抵达爱丁堡后,游客人数猛增了51%。到2012年,动物园就扭亏为盈,盈利240万英镑。园方还提前为两只熊猫的名字注册了商标,开发一系列的衍生商品:毛绒玩具、纸巾、桌垫、徽章等。按平均13.5英镑的动物园票价和20英镑左右的玩具价格来算,两只大熊猫一年内给爱丁堡动物园带来410万英镑的收入,这个数字占到了其所属机构苏格兰皇家动物协会2012年总营收的将近三成。在“甜甜”和“阳光”回国之前,动物园老板还举办了长达一整年的告别活动。爱好者蜂拥而至与熊猫说再见。领先旅游景点协会 (ALVA) 的数据显示,与2022年相比,2023年动物园的访问量(618719人)增加了3%。
法国也是这样。2012年,大熊猫“欢欢”和“圆仔”来到法国博瓦勒动物园,该动物园的年客流量从2012年的60万人次,增至2022年的200万人次,门票年收入从60万欧元增加到160万欧元。
“最能赚钱的熊猫”很可能在旅日熊猫中产生。2017年6月12日,熊猫“香香”出生于日本东京上野动物园,是旅日大熊猫“比力”与“仙女”的女儿。在“香香”出生时,有超过11万人预约来见她第一面。2023年2月“香香”回国前,因为太多人来和她道别,园区每天还要采取抽签的方式进行参观,中签概率只有1/70。据关西大学理论经济学教授宫本胜弘(Katsuhiro Miyamoto)估计,仅在“香香”出生后三年半时间里,它就带来了53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7亿元)的经济效益。在2024年6月12日,东京中国文化中心前还排起长队,穿戴着各种熊猫元素的日本民众专程来为已经返回中国的“香香”庆祝7岁生日。
2021年出生在上野动物园的双胞胎熊猫“晓晓”和“蕾蕾”赚钱能力也不遑多让。据估计,每年产生的经济收益也超过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亿元)。
不过熊猫吸金能力需要精心的商业营销和大量粉丝支持才能兑现。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动物园都一定能靠熊猫赚钱。
2018年,马来西亚媒体称,熊猫“兴兴”和“靓靓”在2015年8月诞下首只熊猫宝宝“暖暖”后,动物园的管理人员就对外“叫苦”,称熊猫馆的收入在扣除每个月的营运成本、饲料费用、员工成本、保安和维修费等成本后无法收支平衡,所以动物园打算把一对熊猫提前送回中国。马来西亚水利、土地和自然资源部长泽维尔对外表示,2018年,马来西亚政府为熊猫花掉了465万林吉特(约合人民币775万元)。预计2019年,养护熊猫的费用将提升到738万林吉特(约合人民币1230万元)。这个消息传出,立即有粉丝反对:“不懂经营送你一颗摇钱树,送你一个聚宝盆也是徒劳无功!”“历史上第一次有国家想把熊猫提前送回去的,马来西亚就是不一样!”随后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署理主席罗斯里表示,饲养“兴兴”和“靓靓”的费用并不高,只要能喂食足够的竹子和提供冷气空调等设备,饲养费并不贵。之后提前把熊猫送回的事情就搁置了。
芬兰艾赫泰里动物园则是后一种情况,粉丝太少则无法支撑饲养熊猫。艾赫泰里动物园于1973年开业,占地 60 公顷,是芬兰第二大动物园。新冠疫情使全球旅游业遭受重创,这家私营动物园从2020年3月至6月曾一度关闭,重新开放后游客数量也大幅减少,收入骤降,债台高筑。据报道,该动物园的财务状况仍处于崩溃的边缘,该园还计划在一个月内申请债务重组。
国际合作研究的意义在哪里?
截至2024年1月25日,中国旅居国外的大熊猫总数为56只。这些大熊猫分布在日本、美国、奥地利、西班牙、澳大利亚、法国、新加坡、比利时、马来西亚、韩国、荷兰、德国、印度尼西亚、芬兰、丹麦、俄罗斯、卡塔尔等18个国家的20个机构。
这样合作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赚钱。像英国媒体在报道熊猫即将告别爱丁堡时,点评说“大熊猫在将数百万人转变为大自然爱好者方面有‘难以置信的影响力’”。当孩子在动物园真的看到这种濒危的神奇动物时,他们对自然和地球就有了直观的认识,在心里种下一颗种子。
法国人热罗姆·普耶是大熊猫资讯网站“panda.fr”的创办者。他回忆说,儿时路过商店橱窗,一眼就看中了一只可爱的熊猫玩偶。长大后,他开始搜寻有关大熊猫的一切信息,还从国外订购了英文版《卧龙的大熊猫》一书。17岁时,在巴黎万塞讷动物园,普耶第一次见到真的大熊猫——来自中国的“燕燕”。普耶说,他因热爱大熊猫而喜欢中国,因来到中国而认识真诚、友善的中国人。
国际合作也促进了大熊猫保护的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长期从事大熊猫研究和保护工作,他曾表示:“我本人于上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参与和美国圣迭戈动物园等机构的合作研究,深切体会到通过合作取得的成效。”谈到大熊猫保护的国际合作,魏辅文说,我国先后与20个国家26个机构开展了大熊猫合作交流,在大熊猫的繁育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支持了大熊猫野外保护。
他说:“大熊猫国际合作初期的时候,我们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还是很低的。通过国际合作,我国在大熊猫饲养繁育、疾病防治、野外放归等领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比如国外合作机构助力我国科研工作者攻克大熊猫‘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三难问题;联合开展圈养大熊猫食物营养、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研究,有效提高了疾病的治疗能力,极大改善了大熊猫健康水平。”
在过去几十年间,因为对大熊猫的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中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约 1100只增长到目前近1900只,圈养大熊猫总数达到728只。2016 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从 “濒危” 降级为 “易危”。
这可以看作是一个信号:只要人们怀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真心实意地付诸行动,曾经濒危、甚至面临野外种群灭绝风险的珍稀物种也有可能抢救回来。
文字:新快报记者 邱治
参考资料
胡锦矗:大熊猫的研究历史与进展,1989
环球时报:芬兰计划提前归还大熊猫
GULF TIMES:Pandas help boost zoo visitor numbers by 51%,2013
George Mair:Panda boost for Edinburgh Zoo
金羊网:大熊猫“香香”6年为日本带来28亿元经济效益,2024
院士魏辅文:大熊猫保护的国际合作十分必要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