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面向社会发布登月服征名活动,并首次公开中国登月服外观。
登月服外观设计灵感借鉴了诸多中国元素:
上身装饰带设计融合了飞天飘带的优雅飘逸和传统铠甲的硬朗厚重,体现了刚柔并济的中国哲学;
腿部装饰带设计成火箭升空尾焰造型,与上身呼应,形成一飞冲天的势态,体现了中国腾飞的设计理念。
登月服作为未来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核心装备之一,主要用于航天员执行月面出舱活动任务时的生命保障和作业支持,能够对月球表面的真空、高低温、月尘、辐射环境等复杂环境进行综合防护,着服航天员可以完成行走、攀爬、驾车、科考等月面出舱活动作业。
自2020年启动研制以来,登月服聚焦复杂环境综合防护、人服能力提升,以轻量化、小型化、高安全可靠为目标,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确立总体技术方案,为我国首次载人登月任务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登月服外观首次公开亮相,展示了我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的阶段性成果,也标志着我国航天服技术已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航天服是发射、返回、出舱活动任务中必需的防护服装,为航天员提供生命保障和作业支持。航天服研制涉及学科领域广泛,技术复杂,目前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具备航天服自主研制能力。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舱内航天服护送了35人次航天员安全进出太空;自主研制的我国第一代、第二代“飞天”舱外航天服目前已支持17名航天员、33人次成功执行17次出舱活动,有力保障了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和高效运行。
登月准备中!
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上月球
4月24日上午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表示,2023年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经中央政府批准启动实施,总体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目前各系统正按计划开展研制建设。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登月服等主要飞行产品均已完成方案研制工作,正在全面开展出样产品生产和各项试验。
依据“探月时间表”:
2026年,我国将发射“嫦娥七号”;
2028年,将发射“嫦娥八号”;
计划在2028年前,构建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开展月球环境探测和资源利用试验验证;
2030年前,我国计划实现载人登月;
后续,在2040年前,将建成一个完善型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开展日地月空间环境探测及科学试验;
再之后,将建设“应用型月球科研站”,形成一个多功能月球基地。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