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现在非常需要加强宣传,打开销路,新的工作队一来,就帮我们做宣传,带媒体过来采访,非常感谢。”广东凯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唐铭凯感激地说。
第二批广州市南沙区派驻杨家镇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入驻以来,以特色产业发展为切入点,以龙头企业为抓手,以富民兴村为目标,实现了第二轮帮扶工作的良好开局。“在第一批工作队打下的基础上,我们要接力奋斗,为杨家镇乡村全面振兴持续贡献‘南沙力量’。”工作队队长王炎章说。
做强传统特色 让“杨家蜜薯”招牌更亮
第二批驻杨家镇工作队继续由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人民政府牵头,广州市公安局南沙区分局、南沙区水务局和广州南沙公共资源控股集团派员参加,南沙区民政局仍为成员单位。
杨家镇是传统的农业种植大镇,具有发展农业的天然优势,农特产品众多。除了最具盛名的“杨家蜜薯”,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吸引下,回乡创业乡贤引进的香水柠檬、挖掘的雷州特色小众品种黑糯米引起了工作队的重点关注。
乡村要振兴,必须紧紧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这三个产业各具特色,很有发展前景,企业负责人也有情怀有想法,我们将重点关注,帮扶企业做大做强。”驻杨家镇工作队队长王炎章告诉新快报记者。
甘薯是杨家镇的传统特色产业,“杨家蜜薯”更是远近闻名。在第一批工作队的推动下,引进致富带头人创办雷州市源果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源果汇公司”),投入乡村振兴帮扶资金支持源果汇公司建设“雷州市甘薯产业种苗繁育及技术推广中心(雷州市甘薯脱毒种苗基地)”,推动公司建成“种苗制种-病毒检测-种苗脱毒-分级繁育-大田生产”的一体化脱毒种苗生产链,以新质生产力助力杨家蜜薯高质量发展。
当前,杨家镇提出打造“中国特色甘薯小镇”目标,杨家蜜薯也成为“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工作队表示,将持续关注企业发展,为企业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全力帮扶企业发展壮大,擦亮“杨家蜜薯”金字招牌,助力建设“中国特色甘薯小镇”。
培育特色产业 让柠檬黑糯香飘更浓
9月11日,台风过境后,位于郎武村的雷州市鼎达种养专业合作社香水柠檬种植基地(简称“香水柠檬基地”)恢复了平静,柠檬树枝繁叶茂,青色的柠檬果挂满枝头,走近些,酸甜的柠檬香气令人心旷神怡。
2021年,张腾来到杨家镇创办雷州市鼎达种养专业合作社,租地种植了300亩香水柠檬,随后又成立广东硕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种苗研发、培育、种植、农资出售等一条龙业务,既服务基地的发展,又带动农户合作发展,让香水柠檬产业在杨家镇扎下了根。
该基地管理人员林俊告诉新快报记者,基地收到通知提前进行了防护,但台风太大,还是损失了2万多斤,不过今年香水柠檬市场行情好,不至于损失太大。他表示,香水柠檬用途广泛,市场前景广阔,企业正积极谋划发展二产,打造茶饮品牌,实现柠檬香精、柠檬干片、柠檬膏等系列产品深加工的产销一体化。“目前正在跟大学科研团队合作开发柠檬保健品产品,希望工作队能够提供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林俊说。
面对企业的发展规划和信心,工作队全体队员都兴奋不已,王炎章当即表态:“这些想法非常好,我们有金融助理,可以提供融资贷款,有科技特派员,可以联系专家团队,我们一定给予全面的支持。”
走访中,在吴划村发展水稻种植的凯越农业引起了工作队的关注。
雷州黑糯是传统特产,品种优质,味道鲜香,口感软糯,但目前仅靠民间相传,且种植集中在晚季,产量稀少。经过多年努力,唐铭凯创办的广东凯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杨家镇种植了黑糯米300亩,令雷州黑糯稻重现百亩规模种植。为突破一年一造、亩产300多斤的发展瓶颈,凯越农业于今年3月开展黑糯春种试验。“结果不如预期,但我还会继续做研发,一定要把雷州的传统特产传承下去。”唐铭凯坚定地说。
“大学生回乡创业,想把雷州传统品种黑糯米做大做强,这让我很感动。”王炎章说。为此,他跟访企业、搜集资料,为企业撰写宣传文章;工作队联系后方单位利用双节开展消费帮扶,接下来,工作队也将为企业发展提供全力支持。唐铭凯表示,有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有工作队的支持,他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产业兴就业旺 为乡村留住人气人才
杨家蜜薯、香水柠檬、水稻基地……一个个兴旺发展的产业,就是一个个兴村富民的希望。为促进产业联农带农效益,工作队充分利用帮扶政策,大力推广乡村振兴车间,让更多村民能够在“家门口”就业,真正实现安居乐业,也为乡村发展留住人才,留住人气。
在工作队的支持下,目前杨家镇在甘薯种植基地、水稻种植基地、香水柠檬种植基地等建立了4个乡村振兴帮扶车间,为周边农户创造了上千个就业岗位。
在源果汇公司的带动下,杨家镇目前通过流转土地将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大到8000多亩,带动杨家镇农户2000多户,取得年收益分红90万元,平均户增收400元,产业基地内务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多元。香水柠檬种植基地除了提供固定和临时就业岗位,还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群众种植香水柠檬增加收入。目前杨家镇柠檬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000亩,渐成规模。凯越农业目前在杨家镇有水稻基地2079亩,唐铭凯介绍,基地平时采用机械化种植,农忙季节能够提供就业岗位120多个,每人每天工资100多元。
“现在在家里就能灵活就业,每天有100多元收入,也能照顾家里,生活更有盼头了。”吴划村村民周阿姨说。
乡村振兴车间是促进乡村就业的有力举措。工作队表示,在全力支持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将推动企业建立联农带农发展机制,通过创建乡村车间为群众提供更多稳定的就业岗位和增收渠道,实现强村富民,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稳稳当当的幸福感。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摄影:新快报记者 邓迪
校对:王萃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