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随着黎以冲突升级,为保护在黎中国公民人身财产安全,中国政府组织先后两批撤侨。新华社记者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目睹了整个撤离过程,此次撤侨行动整体安全、有序。
两批撤侨均已安全撤离
本次撤侨分为两批,第一批69名在黎巴嫩中国公民及11名外籍家属乘船前往塞浦路斯,第二批146名在黎巴嫩中国公民及5名外籍家属乘坐包机返回北京。由中方承建的援黎巴嫩国家高等音乐学院项目作为此次撤离临时集结点。据不完全统计,在黎中国公民超过200人,其中150余人为该项目人员。
首批从黎巴嫩撤离的中国公民及外籍家属9月30日午夜搭乘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新厦门号”轮,历经近13个小时的航行,于10月1日上午终于平安抵达利马索尔港。当他们下船看到熟悉的五星红旗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10月2日,第二批146名在黎巴嫩中国公民及5名外籍家属搭乘国航包机安全抵达北京。目前,有撤离意愿的中国公民均已安全撤离黎巴嫩。驻黎巴嫩使馆将继续坚守岗位开展工作。
3点接到撤侨通知,6点便可出发
郭佳是中建八局的工程师,在中国政府援建黎巴嫩国家高等音乐学院项目工作。随着黎巴嫩安全局势恶化,他和同事承担起护送工人平安回国的责任。此次撤侨中,他们带领23名建筑工人抵达塞浦路斯。
回想撤离前的经历,郭佳心有余悸:“这几天撤离黎巴嫩的交通基本中断,绝大多数航空公司已停飞进出黎巴嫩的航班,黎巴嫩与叙利亚的陆地边境也被关闭。如果不是中国大使馆及时提供帮助,我们根本不知道怎样才能保证工人们平安回国。”
旅居黎巴嫩多年的广东华侨林女士作为志愿者见证了撤侨工作的紧张和艰辛。她告诉记者:“我凌晨3点收到撤侨通知,早晨6点接到可以出发的消息,这中间只有3个小时,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需要做大量的信息搜集、核对和证件办理等工作。过去3天,使馆工作人员几乎没有休息,他们的不懈努力让我特别感动。”
“祖国的关心是我们的底气”
在这次撤离黎巴嫩的人员中,还有一些外籍家属。在利马索尔港的等候大厅,一直在黎巴嫩生活的外籍家属哈桑告诉记者,他们全家非常感谢中国政府能够将他们从战火肆虐的黎巴嫩疏散到塞浦路斯,他下一步计划跟家人去中国生活一段时间。
“今天是国庆,对于我们来讲更是个特别的日子。这次的经历让我们更加强烈地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是我们的靠山,祖国的关心是我们的底气。”一对年轻的情侣颇有感触地说。
明媚的阳光穿过落地窗洒进等候大厅,小朋友们拿着玩具在人群中跑来跑去。在使馆工作人员的细心协助下,首批抵塞公民很快办理好入境手续和相关信息登记,担惊受怕和疲惫的神色渐渐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