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黔南州瓮安县与广州市海珠区携手搭建教育协作帮扶的桥梁以来,两地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海珠区在教育资源配置、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给予了大力帮扶,为瓮安的教育改革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3年8月,广州市海珠区万松园小学的叶翠青老师来到瓮安县朵云学校,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援黔支教工作。
瓮安县朵云学校又叫广州海珠学校,是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挂牌督战项目学校,是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项目之一,是海珠区扶贫协作的重点项目之一。一批批带着支教的梦想、怀揣着教育初心的教师,先后跨越千里从海珠区来到瓮安,加入到瓮安五小(广州海珠小学),为该校注入了新活力。
“到了学校发现,班上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孩子,阅读面较窄,生活场景单一,书本中所反映的生活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距离较远,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叶翠青任教朵云学校四年级2班的语文和道德与法治,她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她重视大单元情境设计,构建系列问题链及学习任务群,帮助学生构架起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互联系和沟通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
在叶翠青的教导下,班级的语文成绩稳步提高。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成绩与三年级期末考试相比,成绩提高10个百分点。
同时叶翠青协助朵云学校拟定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从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大单元教学的设计、科组集备的教研等方面进行了规划,争取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叶老师还组织开展小学文综学科每周的教研活动,制订活动计划,确定活动内容,把教研工作落实到位,促进学校教师专业成长。
“如何在课堂实施中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理论指导教学工作?”这是很多一线老师都感到困惑的。叶翠青发挥种子力量,积极开展示范带学,送教送培工作,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无私地与瓮安的老师们分享。
同时积极参与瓮安县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担任了2024年“学思行悟”课堂教学改革背景下特殊教育(融合教育)教师技能大赛的评委工作。对参赛老师的课例进行点评,帮助参赛老师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叶翠青的帮助下,朵云学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得到良好的落实与发展。教师参加县里组织的教学技能大赛实现零的突破,2023学年参加县级赛事共9人次,获得二等奖4人次,获得三等奖5人次。
千里支教,绽放一树繁花;逐梦育人,沉醉一路芬芳。瓮安县朵云学校的精彩蝶变,也勾勒出了东西部教育帮扶工作良好推进的面貌。
八载春秋,瓮安县教育局与海珠区教育局开展深度合作交流,本着紧密沟通、协力合作,改革创新的原则,与瓮安县37所学校结对,覆盖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和特教全学段,共同推动两地教育高质量发展。特别是瓮安六中与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朵云学校与绿翠现代实验学校和海珠区实验小学的结对,成为粤黔东西部协作教育帮扶100所示范校之一。
2017年以来,海瓮两地加大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力度,通过教师支教、跟岗学习等方式,持续为瓮安教育教学培养骨干力量,不断提高教育的实效,其中海珠区先后选派53名教育精英到瓮安县开展支教工作。瓮安县154名教师也先后去到海珠区进行跟岗学习,将东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辐射至全县,不断推动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同时,海瓮两地多形式、多途径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共计500余次。海珠区共为瓮安培训专业技术人才达150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瓮安县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特色化、内涵式发展。
此外,2017年以来,海珠区投资及社会捐助积极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达7000余万元,改善瓮安县教育教学硬件设施。2019年,海珠区投资4500万元共建瓮安县朵云学校(广州海珠学校),切实解决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学生就读后顾之忧。2022年,海珠区为瓮安教育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网络教学平台、5个班级的智慧课堂系统、1个智慧研修空间,同时为学校骨干教师提供为期1年的应用融合技术服务。2023年为瓮安教育系统建设了“三个课堂”与远程培训系统融合建设项目,共建33个授课教室、13个听讲教室、49个视频培训教室和专线服务,惠及61所学校。项目的帮扶与办学条件的改善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缩小校际差距,对瓮安县的教育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从南岭到苗岭,隔着崇山峻岭,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支教者们将继续前赴后继,来到这里推动教育均衡的梦想,照亮更多孩子的未来。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涛 卢泰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