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记者获悉,当天18时,深蓝航天创始人、CEO霍亮将空降直播间,为消费者带来2027年亚轨道旅行的2个飞船座席。这是我国国内首张太空旅行船票,将直接通过购物平台面向全国消费者公开发售。
直播间里,“深蓝航天”“亚轨道飞船体验服务”的商品标价为150万元,对旅客的条件也有必要的限制:乘船时的年龄在18岁至60岁之间,身体符合专业健康检测标准。太空旅客届时可乘坐飞船穿越大气层,经过地球与宇宙的交界,看到地球的壮丽曲线,还能体验失重的感觉。
“在深蓝航天飞船亚轨道飞行中,乘客将领略的远不止短暂的失重体验。他们将亲身感受宇宙的浩瀚与神秘,目睹地球之外的壮丽景观。”深蓝航天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将是一场令人终生难忘的全方位、多感官太空之旅。
太空旅行将于2027年起飞
2027年,购票的太空旅客将乘坐飞船完成亚轨道旅行,看到地球的壮丽曲线,还能体验失重的感觉。据介绍,整个旅程约12分钟,乘客将坐在一个高约4米、直径3.5米的载人舱里,舱内配置6扇全景舷窗,每次可搭载6名乘客。
飞船将穿越100公里高的卡门线(地球大气层与外太空的分界线),乘客将在至少5分钟内体验失重状态,看到地球的壮丽曲线,随后飞船通过伞降方式返回地球。
为何选择三年超长预售?深蓝航天负责人向记者解释道,这是源于对火箭技术复杂性和风险性的深刻认识。“这期间,我们需要全力投入技术研发、试验验证和性能优化,将进行严格的测试和验证,涵盖各种极端环境和紧急避险情况。只有经过数十次的试验洗礼,深蓝航天的载人飞船才能开启商业化运营,并且保证执行太空任务的万无一失。”
据深蓝航天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仅为亚轨道飞行船票预售,深蓝航天亚轨道旅行飞船票全款150万元,本款商品5万元为飞船票订金,为确保整个旅行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涉及身体状况等审核,尾款需线下莅临深蓝航天北京研发中心签署本合同后支付。
这是国内首张太空旅行船票,为亚轨道旅行项目,这意味着火箭将抵达外太空,但不会进入轨道。旅程预计将于2027年开启,由星云-1火箭承运。此次仅出售前两名载人飞船船票,全款定价150万元,直播间到手价100万元,深蓝航天计划在下个月发售更多太空旅行飞船票。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本次在直播间预售订单,售后遵循无忧改签政策,即签订本约合同后,因个人原因需更改行程,提前6个月通知,可免费改签一次(需视航班可用性而定)。
当天18点20分,太空旅行船票上架后不久就卖光,随后商品下架,商品页显示“无货”。
记者从深蓝航天了解到,若消费者在签订本约合同后,若因深蓝航天方原因(如技术故障、天气条件不适宜等)取消航班,深蓝航天将提供尾款全额退款,或根据消费者的意愿安排至下一次可用航班。
此外,为防止恶意抢拍,该订金拍下后7天内支持无理由退款。超过7天,即视为同意继续交易,订金将不予退还。
太空旅游费降本关键:可重复回收火箭
目前商业化的太空旅行产业刚刚起步,SpaceX、蓝色起源、维珍银河等国外企业走在前列:2021年,英国维珍银河第一次开启商业旅客前往太空旅行,仅仅两周后美国的蓝色起源也开启了第一次商业太空旅游。
同年,马斯克用他的“龙”飞船带了4位乘客进行了3天的轨道“太空”旅游,国内也有不少商业航天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发、探索太空旅游商业化的进程。
在直播过程中,深蓝航天CEO霍亮介绍,载人飞船在中国航天已经有很成熟的经验,但是太空旅游作为旅游、消费类项目,存在商业化的难题:太空旅游的成本很高,即一次发射载人飞船的费用高昂。所以,可重复使用火箭成为太空旅游降成本的关键。随着可入轨回收复用火箭技术的成熟和投入使用,“几十万元一张船票也可能很快实现”。
根据深蓝航天的规划,该公司计划在2025年第一季度从轨道上回收一枚运载火箭。在布局亚轨道旅游之后,下一步还将开发外太空旅游。
记者注意到,2021年—2022年,深蓝航天完成国内首次液氧煤油火箭垂直起降(VTVL)米级至公里级飞行,2024年11月公司将按计划执行“星云-1”运载火箭一子级高空垂直回收飞行验证,将于2025年一季度实现“星云-1”运载火箭的入轨+回收。
作为国内首款可入轨回收复用的火箭,深蓝航天星云-1火箭高空回收飞行试验,也彰显了我国民营企业在火箭回收技术上的显著突破。深蓝航天负责人透露,为了确保技术的全面成熟与稳定,深蓝航天正在筹备下一次高空回收试验。
而火箭回收技术的完善,也将为深蓝航天推进亚轨道旅行项目奠定坚实基础,开启人类探索太空的新篇章。
2025年星云一号火箭将进行多次回收复用试验之后,2026年深蓝航天载人飞船火箭组合体也将进行数十次的试验,确保亚轨道载人旅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并在2027年正式开启亚轨道旅行商业化。
太空旅游,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航天之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曾直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太空旅行现在似乎已经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人类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现在人类在进入近地轨道的能力方面没有问题,这项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所以美国航空航天局让私营公司进行商业化运作,从而降低成本。”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说,当下,近地轨道太空旅游也没有问题,但问题是项目价格太高,如何通过商业航天或者借鉴科幻作品中的一些新技术,把价格降下来才是关键。
“当然最理想完美的情况就像《流浪地球2》一样,如果研制成功太空电梯,可能普通人就可以花不多的钱,通过太空电梯进行太空旅游,看美丽的地球和璀璨的星空,体验奇妙的失重,这在21世纪有可能实现。”庞之浩说。
来源:环球网记者 李文瑶、封面新闻、中国网科技频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