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提到废弃食用油处理厂,我以为会异味严重,这次活动让我改变了这一印象。”来自俄罗斯的中国文化研究生Daniil Pokrovskii(吴铭)表示,他希望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广州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先进绿色理念。10月30日,以“探寻废弃食油的绿色新未来”为主题的广州市餐厨废弃食用油脂处理“打卡式”调研活动顺利举办,此次活动由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主办,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中外青年等人组成“打卡探访团”共同参加。
广州实施特许经营 避免废弃油脂回流餐桌
在广州市区内某餐厅,打卡探访团一行走进后厨,看到“烈火烹油”中产生的废弃食用油脂被不断运往储存区,据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仅一家门店每周可产生废弃食用油脂约30-50公斤。餐厅对存储区域进行严格的日常维护,包括定期清洗、分类存放、检查存储容器密封性能等,确保废弃食用油脂在存储过程中的安全、卫生与规范。
“广州已基本实施废弃油脂收运处置特许经营,有效地从源头上堵住废弃食用油脂进入非法渠道的漏洞。”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餐厨废弃物产生者单独收集废弃食用油脂,如单独分离出泔水油、煎炸废油和“地沟油”,由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特许经营单位有偿收购。目前,全市共签订废弃食用油脂收运协议19000余份,日均收运废弃食用油脂达166吨。
广州各个收运点收运车辆定期抵达,收集废弃油脂后运送至各大生物资源再生中心进行集中处理,生产出可再生能源产品。广州实施废弃油脂收运处置特许经营,给餐饮企业带来规范废弃食用油脂处理渠道、增强餐饮企业的责任意识、促进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三大益处,广州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广州酒家副总经理潘建国表示,“处理废弃食用油脂有实实在在的利好,”既助力环境保护,又能够促进资源循环,还可以有效保障消费者健康,“可谓是一举三得。”
在餐厅现场,打卡探访团看到收运车辆称重、装油并出发,随即探访团一行来到位于黄埔区的广州东部生物质综合处理厂(广州市朗坤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这里有承担市中心区域超过六成餐饮、厨余废弃物处理工作的核心设施,也是废弃食用油“变废为宝”的关键。
科技处理“变废为宝” 构建资源再生循环体系
“真是大开眼界,我从没想过废弃油脂经过加工处理后能有这么大的用处,这太神奇了!”市民李女士由衷感慨。在广州市朗坤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打卡探访团一行在此深入了解餐厨废弃食用油脂的无害化、资源化终端处理过程——以餐厨废油为原料,处理厂的生物柴油制备系统借助生物酶将其转化为生物柴油。
据悉,以往处理废弃油脂的工艺,仅止步于高温消毒、杂物分离,所以只能得到去味去色的毛油,吃起来跟食用油一模一样,存在“地沟油”回流餐桌的隐患。而广州市朗坤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预处理-反应催化-减压蒸馏”等多道工序,将毛油中的甘油三酯转化为不可食用的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且该变化不可逆转,断绝了“地沟油”回流餐桌的可能。
从废弃食用油脂到绿色能源,打卡探访团一行参观了处理厂内的废弃食用油脂预处理车间、沉淀车间、蒸馏车间和固霉反应车间,看到了毛油、生物酶、生物柴油、生物航油等实物展品,直观了解废弃食用油脂从收运、预处理到资源化利用的全流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到了废弃油脂和生物柴油的对比,一罐油品浑浊颜色较深,另一罐油品澄清颜色较浅,非常直观、浅显易懂,多亏了多方齐心协力将‘废油’净化成了‘新油’!”市民代表沈先生认为参观过程收获颇丰,政府监管、餐厅集油、工厂处理,他对“舌尖上的安全”更加放心。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佳文 通讯员成广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