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1月1日 “世界流感日”当天,《中国流感认知与治疗现状调查报告》发布。该报告重点聚焦流感的“个人认知误区”、“家庭认知误区”及“治疗需求空白”三大方面,希望纠正大众对于流感的现存认知误区并填补当前流感防治和用药方面的空白,有助于从源头上阻碍家庭传播链,在流感高发季更好地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
随着天气转冷,已进入流感冬春季高发时期。流感病程通常在5天以上,家庭、学校、办公室等都是流感传播的重要场所。患者感染流感后可能引发并发症,也可能造成聚集性流感病毒暴发,对公众健康造成重大威胁。此外,作为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还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报告发现,大众在预防和治疗流感上存在广泛的认知误区,往往错误地将流感与普通感冒混为一谈。在针对大众端的调研中,将近50%的受访者将流感的病程时长与感冒病程时长划等号,还有将近50%的受访者误认为流感是由细菌而不是病毒引起的。另一项针对备药的大众端调研中发现,近40%的人并未常备专门的抗流感药。患者感染后如果忽视流感的严重性,或耽误治疗最佳时期,或直接使用普通感冒药和退烧药进行“对症治疗”,导致药物无法直接作用到流感病毒本身,从而在感染后承受更多痛苦。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冬春季是流感高发期,对于儿童、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人群,建议积极接种流感疫苗,最佳接种时间是9~10月。对于未接种疫苗的人群,在出现高热等症状时一定不要硬扛,而应第一时间做相应检测,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治疗,以降低重症肺炎和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儿童作为流感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因免疫功能不健全,免疫力相对较差,在感染流感病毒的时候,导致机体免疫功能进一步减弱,很容易继发其他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导致并发症。其中,5岁以下低龄儿童更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疾病负担和感染风险最高,在流感季需要格外关注。
快速准确的诊断、高风险因素的精准识别以及科学合理的用药策略是5岁以下低龄儿童流感诊疗的关键。而参与调研的医生反映在治疗5岁以下低龄流感患儿的临床工作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用药困难,包括可选择的儿童专用剂型少、口味及片剂不佳、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复杂或未标注儿童用量等,导致服药困难、剂量难把控、依从性较差等痛点。值得注意的是,高达78.5%的医生认为在治疗5岁以下低龄儿童的流感过程中缺少可选择的儿童专用剂型,因此亟需更多创新的儿童流感用药专用剂型。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组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童感染消化科主任舒赛男表示:“建议所有家庭,尤其是家中有孩子、老人、孕妇、肥胖、哮喘患者的家庭,一定要常备有效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在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尽早完善流感核酸检测,尽早(最好48小时内)使用抗流感病毒的特效药物。服药困难者可选用整个疗程只需一次用药的药物,服用片剂或胶囊困难者可选用干混悬剂或颗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