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起,腊味香。随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陂腊味陆续上市,广州市黄埔区驻清远连州市东陂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驻东陂镇工作队”)也忙碌起来:走访调研企业、链接四方资源推动腊味“出山入湾”。
另一方面,工作队协助东陂镇深度谋划,计划把火热的国家5A级景区——连州地下河,与前江铺特色餐饮民宿、文理学院办学旧址及马头陂亲水平台串珠成链,充分把农文旅产业发展起来……
日前,新快报记者走访了解到,驻东陂镇工作队因地制宜,从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入手,加快推动东陂镇高质量发展。
深调研
摸准全面振兴关键环节
东陂镇位于连州市西北部,下辖9个行政村87个自然村,户籍人口3.3万人。黄埔区18个组团单位对东陂镇进行乡村振兴对口帮扶。
实干解民忧,用情暖民心。7月29日进驻以来,新一轮驻东陂镇工作队下村调研,与村集体座谈,把脉镇情村情民情,为加强帮扶奠定了基础。同时慰问困难群众,积极办民生实事,让当地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黄埔区的关怀和温暖。
驻东陂镇工作队队长孙建华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调研发现,东陂镇属于中心镇,镇村发展基础较好,去年东陂镇已入选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为连州市首个。目前全镇9个村中有大江、前江、西塘三个村成功创建典型村,今年卫民、东陂两村正在创建培育中,明年还计划再培育两个典型村。
东陂镇产业活跃,据统计,2023年,支柱产业东陂腊味的产值达到3.5亿元;连州地下河接待游客54.6万人次,同比增长244.05%。
工作队表示,在黄埔区委区政府、清远连州市东陂镇党委政府等的支持下,接下来将坚持“两手抓”,一手推动包括东陂腊味在内的“土特产”生产、销售、品牌高质量发展;一手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动更多乡村实现村强民富。
重消费
积极为推广本地土特产奔走
走进东陂镇镇区,几乎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家腊味店,全镇大大小小的腊味生产企业和作坊多达100多家。腊肠、腊鸭、腊鸡、腊肉、腊猪手、腊猪嘴……走进连州市富瑭食品有限公司二三楼,一排排竹架吊晾着各种腊味,香味扑鼻。这家去年底才试营业、今年9月才正式投产的腊味规模加工企业,有很多先进的生产设备,但仍然使用这种天然的风干方式。
“我们所有设备都是用来做辅助的。”从事腊味生产、销售多年的富瑭、季丰腊味负责人黄俊波透露说,东陂腊肉有着300多年的历史,制作腊味的关键就是保持传统。首先在用料上必须用新鲜可靠的肉制作,其次要使用传统做法,坚持零添加。他表示,自然风干的东陂腊味之所以能保持独特口味,还与当地处于河床峡谷地貌有关。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期待工作队能将东陂的好产品带出大山,进入更多大湾区市场。”在调研的过程中,黄俊波对工作队提出了期望。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三个月来,新一轮驻东陂镇工作队一直在关注东陂腊味生产企业的发展,至今已多次走进关遂昌腊味食品有限公司、和香隆腊味食品有限公司、富瑭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走访调研,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东陂腊味产业未来如何在品牌建设、渠道拓展、技术研发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并形成了一系列共识。
驻东陂镇工作队还持续加强消费帮扶,今年9月11日-14日,工作队带着多家企业生产的东陂腊味、富硒丝苗米、山茶油、菜心干等“土特产”,到广州市黄埔区参加“黄埔月·连州·大崀情——中秋雅韵集市活动”。同时,广泛发动相关单位工会、企业和个人开展专项消费帮扶,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打出包括东陂腊味在内的“土特产”在大湾区的口碑。
10月23日,连州现代食品产业园(一期地块)项目在东陂镇东方红地块正式开工。该项目计划投资3亿元,其中黄埔帮扶资金首期支持1000万元。产业园将以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契机,争取建设集仓储、冷链、腊味加工、预制菜加工于一体的现代食品产业园。工作队表示,将配合东陂镇,从打造食品产业园入手推动食品企业由传统的“作坊式”向现代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引导企业完善产品研发机制,着力研发食品预制菜和量产等技术,打破特色食品产业受季节性限制的瓶颈。
兴文旅
将景点串珠成链增强吸引力
东陂镇大洞村境内的连州地下河,以其神秘瑰丽的石钟乳及洞穴暗河而驰名中外。近年来,这个国家5A级景区持续火热,让驻东陂镇工作队看到了发展文旅产业的巨大潜力。目前,工作队和东陂镇正在布局一盘农文旅融合发展大棋:计划以连州地下河景点、马头陂亲水平台、前江铺特色餐饮民宿、文理学院办学旧址、冯达飞故居等重点景区建设为契机,串珠成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集住宿、娱乐、研学、康养、饮食、展示、销售等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东陂镇马头陂村亲水平台环境优美,是近年来连州新晋的网红打卡点,人们来到这里,可以尽情亲水玩乐、露营、钓鱼休闲,这里经常游人如织,停车位一位难求。为此,工作队计划投入70万元黄埔自筹资金支持村里建设停车场,既解决规范停车问题,又支持壮大村集体收入。
前江铺村是一个古村落,也是解放战争期间的一个游击根据地村,在工作队的支持下,前江铺村引入企业发展特色餐饮和民宿业。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村里已在全面施工中。
位于西塘村的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办学旧址为清末至民国年间建筑,抗日战争期间,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主的多所高校曾搬迁至此上课。至今旧址保存完好,正受到各界的关注,即将投入资金进一步活化。
此外,东陂镇还保留有中国空军史上首批飞行员、人民军队的航空先驱冯达飞的故居,故居周围有一条颇具特色、具有历史价值的网红石板路……
“游玩项目多起来了,就不是简单来游一下地下河就走这么简单。”孙建华表示,把这些旅游景点串起来,形成乡村振兴示范带,开发专门的旅游线路,将可以进一步带动外地游客来到东陂、住进东陂、消费在东陂。“土特产”+文旅的发展模式,也将为乡村全面振兴带来更多可能。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摄影:新快报记者 邓 迪
校对:任倩妮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