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好了好了!装好这个烘干机,终于不用担惊受怕地熬夜添柴了,感谢工作队与供电局。”上湖村的村干部摸着新安装的香菇烘干机,高兴地说。新快报记者了解到,为助力上湖村香菇产业焕发新生,驻韶关南雄市邓坊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积极协调韶关南雄供电局为合作社安装上烘干设备。
上湖村位于南雄市邓坊镇东北部,距离市区40公里,农田以梯田为主,常住人口不足40人,劳动力稀缺,海拔最高处达850米,总面积为15平方公里。该村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
为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推动上湖村的产业发展,工作队坚持党建引领,协调通过资金支持、市场开拓等方式,指导和支持上湖村党支部创办香菇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仿野生食用菌种植合作社。该项目由村党支部引领,村“两委”干部共同协作,利用村委后方闲置用地自建了4座香菇种植大棚开展香菇种植,总量达到15000棒,预计年产量为12500公斤。工作队告诉新快报记者,该品种香菇具备香气浓郁、味道鲜美、无农药残留的优点,预计可为村集体带来收入72000元。
香菇采摘后除了部分以生鲜菇形式出售外,大部分仍然是烘干后以干香菇的形式出售。然而,传统的烘干方法需要大量的柴火及人力把控火候,品质难以保障,对于劳动力本就不足的上湖村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为此,工作队提议村集体通过电能替代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确定方案后,工作队积极协调韶关南雄供电局为合作社安装三相动力电表以满足烘干设备需求,并邀请供电局志愿服务队到现场指导协助村干部调试安装烘干设备。最终,在供电局志愿服务队的师傅们的悉心指导下,烘干设备得以快速、规范地安装完毕。
一直以来,工作队积极发挥组团单位的行业帮扶优势,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为产业发展协调有力而合适的保障资源,做好“牵线人”的角色,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以一根根产业主体与行业部门之前的“帮扶线”,织密南雄邓坊的“帮扶网”。
随着志愿者师傅们与工作队共同为烘干设备送入第一炉待烘烤的鲜香菇,预示着上湖村的香菇烘干进入了快速、稳定、安全的电烘烤时代,为香菇产业后续发展注入了强劲“电力”。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美琪
校对:任倩妮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