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十一月的金秋,走进从化区城郊街高步村,稻浪随秋风起舞,乡风一片和谐宜人,村里面貌发生大变化、“颜值”实现大提升,一幅幅美丽宜居的乡村画面呈现在眼前,这是从化区今年以来扎实推进农房风貌品质提升工作取得的喜人成效。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广州市各区各部门以头号力度认真组织部署落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开展城镇建设专班工作,指导各区坚持“一区一策”“一镇一方案”,形成了“市级统筹、区级主体、镇村落实”的工作态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从化区作为广州市唯一的省级农房试点区域,聚焦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沿线和风景区周边等重点区域,广泛发动村民群众实施农房美化改造,结合“六乱”治理和人居环境提升,打造具有从化特色的乡村风貌。2024年以来,从化区累计完成了4000余栋农房的外立面改造,鳌头镇高平村、城郊街高步村、太平镇沙溪大道沿线各村作为先行先试区域,走在全区前列。
发布通用图集和指引
在2023年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过程中,从化区发布了《广州市从化区农房设计通用图集》和《广州市从化区农村村民住宅建筑风貌指引》,通过提炼农房风貌要素,将本土农房归纳为“广府、山地、田园、简欧”四类风格,结合对屋顶、墙面、门窗、装饰等要素的指引和负面清单,提供16套风格样式作为建房参考,引导村民科学建设、改造自有住房。
严格把关农房改造的质量。中铁一局现场负责人介绍道,在充分考虑改造成本、村民意愿和效果质量后,优选了真石漆和墙漆两套改造方案。大部分村民对真石漆更为青睐,现在施工的都是选用真石漆方案。“总结过去农房外立面改造和试点工作经验,我们发现防水性能关系到建筑外立面的保持效果,是村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综合考虑整体防水需求,从四个方面精心构建了防水体系。”
文阁村:让村民全程参与
如今的太平镇文阁村旧貌换新颜,在白云青山下,一栋栋披上新装的农房错落有致,一幅幅美丽乡村画面正徐徐展开。
“过去,农房外立面整饰工程往往由政府全额出资,改造效果由施工方和监理方把关,‘大包大揽’的工作方法使村民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化区住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化区在本轮改造中,把选择权还给村民,坚持让村民全程参与。
在推进农房风貌品质提升工作中,从化区重视乡村建筑工匠的培育使用。自2022年以来,从化区住建交通局组织了5次乡村建筑工匠培训教育,培育了217名乡村建筑工匠,并对已取得证书的730人进行了再教育。本轮农房改造中,这批本土技术工匠走上岗位、投入实战,成为了搭设脚手架、喷涂墙面的主力。
高步村:全力宣传发动
走进城郊街高步村,村民欧阳丽娟正在打扫不久前装饰好外立面的家,她笑盈盈地说道:“你看看整得‘几靓’!这房子建了十几年了,以前是红砖房,看上去又脏又乱。现在穿上了‘新衣’好看多了。”
除了欧阳丽娟的家外,村里还能看到不少“赤膊房”外搭起了脚手架,并拉上了防尘网,施工人员正加紧开展农房风貌提升工程。目前,已完工的10多栋农房摇身一变,告别“旧颜”迎“新颜”。
“我们村的村民对样板房效果非常满意,改造热情远超预期,全村有70余户报名,分配的40个指标竞争激烈。”高步村的村委书记兴高采烈地告诉记者,在推进农房风貌提升工作中,镇(街)负责同志向来访村民耐心解读施工方案、展示工艺效果,与帮扶企业工作人员一起解答村民疑问,村干部还组织村民代表踏勘样板房施工现场,实地观摩改造效果,村民十分踊跃积极。
村民出资、工匠参建、集体监督
调动村民积极性、发动群众参与一直是农房风貌品质提升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为了能让村民积极参与,从化区在改造农房过程中采取“村民自筹一点、企业支持一点、政府补贴一点”的筹资思路,并让“村民出资、工匠参建、集体监督”贯穿始终,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提升参与感。
“我们区鳌头镇全体班子成员下沉基层一线,吕田镇、良口镇实行全员责任制,将改造指标分解至在编在职干部,城郊街、街口街则分解至各驻村组长,由具体人员‘包干到户’,向村民宣贯政策,发动群众参与。”从化区住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村民对农房风貌品质提升工作反馈积极,报名改造热情高涨,今年中铁广投帮扶项目提供的2000个改造名额,不到一周便被村民抢订了90%,更有超过30%村民提前预付了改造资金。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