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1月23-24日,2024年普瑞眼科屈光学组年会在安徽合肥举行。会议聚焦国内外屈光手术前沿基础临床研究与技术,深度探索规范、创新及协作。国内外屈光手术大咖及普瑞眼科屈光手术专家与青年医生共百余人齐聚一堂,分享研究成果,交流临床经验,了解前沿技术。一项多中心临床科研项目在会议上启动,标志着普瑞眼科在AI预测ICL植入术拱高模型的开发上迈出坚实一步。
复旦大学附属耳鼻喉医院院长周行涛教授分享《高度近视风险与手术创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屈光手术及视光中心主任陈跃国教授做《早期圆锥角膜筛查进展——基于个体两眼间差异的辅助诊断模式》的报告,复旦大学附属耳鼻喉医院视光学中心、眼内镜近视矫治中心主任王晓瑛教授线上分享了《中低度近视ICL手术新进展》,日本专家Dr. Kazuo Ichikawa介绍了《ICL collamer材料的长期安全性》,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耳鼻喉医院视光学科副主任姚佩君教授分享了《ICL个性化手术设计探索》。
此次会议特别增加了专家面对面环节,参会者与专家们深入探讨屈光手术热点问题。
德国阿玛仕的产品经理Mr.TobiasEwering介绍了Schwind个性化手术Foresight新技术。Foresight基于AI智能算法,根据术前检查的眼部数据,包括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屈光状态和高阶像差等,医生输入初步手术设计方案后,就可利用Foresight预测术后角膜的形态,并生成角膜地形图直观呈现出来。医生亦可根据预测的结果,多次返回优化手术设计方案,让每次手术更加精准、安全。
普瑞眼科副总院长、屈光学组组长刘泉教授认为,Foresight突破了屈光手术无法直观预测手术结果的短板,是一项先进而实用的技术。此前,预判近视手术结果更多的是凭医生的临床经验,如今通过foresight生成一个可视化的窗口,同时向医生和患者展示,有利于医生优化方案,也是便于医患沟通的工具。据了解,上周普瑞眼科在广州、武汉、合肥三地联动,全国首发foresight技术。在Foresight技术加持下,普瑞眼科个性化半飞秒手术AI+千频优视升级成2.0版本,术后结果可控且可预见。
普瑞眼科湖北省区总院长、屈光学组常务副组长沈政伟教授、成都普瑞眼科医院屈光中心主任周继容均VISULYZE做了相关报道。VISULYZE是蔡司全飞秒手术的技术升级软件。沈政伟通过研究发现,有VISULYZE加持的微创全飞秒4.0,相比全飞秒3.0,其矫正近视、散光等低阶像差可精确到0.001D,更贴近每一个患者适宜的矫正目标值,相应的视觉质量亦更高。
随后,普瑞眼科多位屈光手术专家及青年医生聚焦ICL植入,从不同角度分享ICL植入术的临床实践,探讨什么情况下中低度近视矫正可选择ICL植入。
此次会议上,普瑞眼科医院集团获颁微创全飞秒精准4.0VISULYZE临床质量精进奖、微创全飞秒精准4.0VISULYZE临床质量贡献奖,并成为德国阿玛仕卓越战略合作伙伴、爱尔康公司战略合作伙伴,另有多家医院和多名医生共获得30多个奖项。
此次会议上,普瑞眼科启动了一项多中心临床科研项目,标志着在AI预测ICL植入拱高模型开发上迈出了坚实一步。这是根据刘泉教授博士团队初步研究成果启动的项目。
多年临床实践证实ICL晶体植入术是安全可靠,且其矫正效果预测性良好,已经成为主流的屈光手术方式之一。拱高是指ICL晶体光学区后表面中心与自然晶状体前表面顶点的距离,是安全性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拱高过低过高都会导致相关问题,因此,术前对术后拱高进行预测,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就尤为重要。术后拱高预测,有助于选择适合患者的ICL晶体,可避免术后因ICL尺寸不合适而进行二次手术置换晶体。
拱高的预测,是根据术前的检查眼部数据,但当ICL植入后,实际拱高可能与预测的拱高不一致。“这就好比我们买鞋前可以根据脚的大小选择鞋子的尺寸,但是鞋子是否合脚,要试过才知道。”刘泉解释。
因此,刘泉教授博士团队根据影响ICL植入术后拱高的10大因素,包括ICL尺寸、水平及垂直STS、前房深度等,利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深圳眼科医院、合肥普瑞、昆明普瑞、南昌普瑞等五家眼科医疗机构6700只眼睛的ICL植入术的数据,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开发出多中心ICL植入术拱高预测模型。此次启动该项目,邀请普瑞眼科更多家医院加入,将大量临床数据集中起来,交给AI进行统计分析,提升拱高预测的准确性,提升ICL植入术的安全性。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