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宝宝吃剩的香蕉皮是厨余垃圾,爸爸的旧皮鞋是可回收物,妈妈的过期化妆品是有害垃圾……”在珠海高新区金景豪园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市民李先生正手把手地教5岁的女儿进行垃圾分类。这是记者近日在珠海高新区一小区看到的一幕。
“在高新区,无论是学生、上班族,还是退休老人,大家将不同的垃圾打包、分类投放是常态。经过三年的努力,垃圾分类早已融入到居民生活中,成为许多人的‘肌肉记忆’。”珠海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自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高新区目前已形成一套具有高新区特色的、成熟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模式,推动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共生,引领“无废城市”建设新篇章。
完善体系建设,着力探索分类“新格局”
新快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进程中,高新区以“创新发展+因地制宜”为切入点,逐步探索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治理模式,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见效。
“地埋式自动升降垃圾分类投放亭”“垃圾分类智慧监管平台”“无人值守垃圾转运站”……为完善全区垃圾分类全链条收运体系,高新区积极探索智能化垃圾分类新模式,以科技赋能,加快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走出“智慧”垃圾分类创新之路。
据介绍,为切实提高垃圾分类质量,高新区通过“不分类不收运”倒逼机制、“站站督导”计划、“加强农贸市场厨余垃圾管理”执法普法行动等措施,压实投放管理责任人主体责任,并通过日常巡查及重点督导相结合方式加强垃圾分类执法检查,巩固垃圾分类成果。截至目前,高新区共开展联合检查97次,出动人员近329人次,唐家湾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共立案0宗,对其中0宗予以处罚,实际缴收罚款0元。
倡导分类理念,全面打造宣推“新名片”
垃圾分类工作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群众的参与度。
“以前没有分类意识,也不懂如何分类,垃圾一扔就完事了。”惠景文园小区的张女士表示,“现在大家接触得多了,知识全面了,垃圾分类习惯也逐渐养成了,小区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改善。”在高新区,像张女士这样,从转变观念到付诸行动的居民有很多。
据悉,近年来,高新区高度重视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不断开展丰富多样的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参与度。“志愿分类美高新,文明宣讲进万家”“国庆同庆,分类同行”“践行新时尚,分类志愿行”“绘时代潮服·秀环保春风”“童心协力,‘圾’时行动”等系列主题活动全方位、立体化宣传,营造出浓厚的垃圾分类宣传氛围,持续激发居民投身绿色环保事业的热情。
此外,高新区还通过持续开展入户宣传活动,有效地将垃圾分类的理念根植于居民的心中,促进精准分类。今年以来,高新区组织开展系列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192场次,参与人数达到13242人次,开展入户宣传81次,发放垃圾分类宣传资料3310份,礼品3310份。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红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