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聚焦“新时代心理学创新人才培养”,全国心理学教育工作者共商培养新路径。12月15日,由中国心理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主办,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承办,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广东省社会心理学会协办的2024年全国心理学教学工作研讨会在广州大学召开。来自全国的150多所高校3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羊城线下参会。
在当下的环境下,高校心理学教育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为积极响应国家对心理学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促进心理学教学工作的交流与发展,本次研讨会瞄准“心理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需求”,以服务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使命,共同研讨新时代背景下心理学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探讨如何深化心理学教学改革、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对策,交流心理学人才培养中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心理学科的力量。
开幕式上,广州大学党委书记欧阳谦在致辞中介绍了广州大学和学校心理学科建设的基本情况。他指出,广州大学持续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应用人才分类培养,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创新人才。近年来,依托学校“2+5”学科与科研创新平台中“大数据/认知科学与智慧教育”交叉创新平台等的建设,广州大学心理学学科不断提升基础与应用研究水平,学科建设开创了新局面。此次会议的召开,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心理学专业人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类专业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周晓林教授强调了心理学人才培养应当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增加心理学专业的工科属性等观点。他还强调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呼吁加强与其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心理学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共同推动心理学科的发展。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原主任、全国应用心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周宗奎教授强调,应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服务对心理学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提升新时代心理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并善于“拥抱”人工智能。
“心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要‘守正创新’,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心理学会现任理事长、北京大学苏彦捷教授呼吁全国心理学院系和教育工作者,要抓住心理学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勇于改革创新,努力培养出能够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心理学创新人才。
此次活动设置特邀报告、专题论坛、分组报告等交流形式,开幕式结束后,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林崇德教授通过视频的方式作题为“对提高高校心理学教学质量的八点思考”的主旨报告。以“教书育人”为出发点,提出“培养出超越自己、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育人理念,分享了践行“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的育人原则,指出在着力推动学生学术进步的同时,还应更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与道德培育。
随后,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聂衍刚教授、北京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姚翔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部长罗良教授、清华大学心理学主任刘嘉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刘学兰教授等专家分别进行主旨报告,提出了心理学教学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对全国心理学院校的教学工作改革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四场分论坛分别以“心理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心理学课程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心理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与课程思政”“心理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主题,全国150多位心理学院系负责人围绕心理学创新人才分类培养、心理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心理学课程与教材建设、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等主题展开研讨,36个专家报告精彩纷呈,为培养高水平心理学创新人才提供了重要借鉴。
据了解,广州大学心理学科在1984年获得全国最早一批社会心理学硕士点,这也是广州大学的第一个硕士点。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现拥有广东省一级学科优势重点学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应用心理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加强学科建设的同时,广州大学心理学科主动服务于广东省地方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与广州市教育局、文明办等共建了“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培训)中心”及“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培训广州市中小学教师20万余人次,荣获“广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范例奖”。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娟 通讯员 广大宣
图片:校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