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创建广州职工教育网、2013年启动“求学圆梦行动”到2017年“广州职工微学堂”上线,再到2020年广州职工大学堂39个校区遍布全市,2022年“穗工学堂”小程序正式启用,到如今链接广东省总工会“粤工惠”平台,优化职工申领学历教育补助流程。广州积极探索求学圆梦的“广州模式”,扎实推进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构建“四位一体”职工学习教育体系,不断适应职工终身学习需求,助力造就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羊城产业工人队伍。
“差异化”的学历补助政策
自2013年开始,广州市总工会在全市开展职工学历教育提升项目,每年投入1000万元专项经费,按1500元/人的标准,对报名参加大专、本科学习的一线职工进行预先登记,待拿到毕业证时便进行一次性补助。
2016年,专项经费增加到每年1500万元,每年有1万名职工获得资助以提升学历。2020年,广州市总工会把学历教育补助直接划拨到职工本人账户,并重点实行优先奖励政策。
如何保证优先奖励?首先,绝大数补助资金都将精准投放至生产、制造、服务等关键领域的一线职工,尤其是对产业升级转型有重要作用的岗位。其次,强化了对优秀工作者的关怀、激励,明确将新生代产业工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制造业一线职工、市以上劳模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作为优先补助对象。“这种‘精准化’与‘差异化’的奖励机制不仅体现了对劳动者辛勤付出的认可,还有效激发了广大一线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和职业荣誉感。”广州市总工会宣传教育和网络工作部三级主任科员陈川川说。
2023年,紧随智慧工会步伐,广州市总工会学历教育补助工作开始与广东省总工会“粤工惠”平台对接,不断优化广大职工申领学历教育补助的流程。今年,广州市总工会启动了新一轮的学历教育补助工作,分两批实施,补助职工数量4400人,发放金额达660万元。据陈川川透露,这笔金额已经全部划账到职工银行账户。
“四位一体”的职工学习教育体系
“随着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职工群体,尤其是基层一线职工,普遍存在学历层次偏低、技能水平有待提升的现象。”陈川川表示,着眼于“素质提升”根本要求,广州市总工会积极构建思政讲堂、求学圆梦、悦读圆梦和职工大学堂“四位一体”的职工学习教育体系。
依托于“粤工惠”平台,基层工会和职工能便利地参与学历提升和教育培训;依靠“广州工会红讲堂”思政品牌,开展百场劳模宣讲,首创“劳动”主题地铁列车和车站,打造全国首条水上红色工运之旅航线等,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职工群众中落地生根。
同时,线下读书沙龙、劳模和名家领读荐书、职工书屋示范性读书会选树等活动频出,构建成立体化、网络化、常态化的职工阅读学习文化圈。“著名学者金一南、故宫专家单霁翔、知名作家蔡崇达等都曾先后担任名家领读人,极大提升了‘悦读圆梦’读书品牌的吸引力、传播力。”陈川川说。
要想实现随时随地“掌上学习”,以广州职工大学堂教学教务管理平台和“穗工学堂”小程序为平台的数字化、智能化精品课堂,为职工提供了一种灵活便利又高效的学习途径。从2022年6月“穗工学堂”上线至今,已累计发布微课堂103节,直播课程17节,访问量近20万人次。
“添翼”式的基层配套资助
为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州市总工会联动区、街道、企业三级工会,共同打造多层次、网络化、普惠性、终身性的职工教育模式。
多年来,广州市总工会积极激发基层工会加入“求学圆梦行动”的活力,鼓励基层工会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特点和职工实际需求,充分发挥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和工会经费的作用,灵活制定配套资助政策,共配套和独立资助达上亿元,为职工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机会,提升职工教育质量和水平。这种“添翼”式的基层配套资助措施,既丰富了职工教育资源,拓宽了职工学习渠道,也为“求学圆梦行动”的深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求学圆梦行动”至今已经开展了12年,通过不断探索和优化补助模式,广州市总工会累计投入经费近1.16亿元,补助人数7.7万余人,联动各级基层工会配套资助上亿元,帮助超12万名职工圆了大学梦。
采写:新快报记者 毛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