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山市成功入围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明确“推动1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超600家企业实施技术改造,2025年主要大中型骨干企业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通过调研发现,中山市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领导层缺乏转型思维和信心、路径不清晰、企业人才匮乏等情况。
该如何破局?中山市总工会聚焦“人”这一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找准以数字化人才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方向,实施“五步变革法”,推动观念、培训、能力、规范变革,从“企”到“人”破局,破解企业数字化转型壁垒,在新质生产力时代展现工会创新实践。
参访研学助力职工成“数字工匠”
要转“型”先转“人”,中山市总工会率先推动观念变革,不仅开设了“智汇新质”工会学堂,还构建“一把手”领学、班子集体研学、党员干部每周定期学、企业参观研学的“四位一体”学习体系。
组织到标杆企业美的总部参访研学、邀请数字化专家开展研修班训练、举办“数字工匠”主题沙龙……中山市总工会谋划推出各具特色且干货满满的培育活动,带动职工全面了解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进而成为掌握智能化网络化技能、善于运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数字工匠”。
一直以来,武藏精密汽车零部件(中山)有限公司工艺复杂,生产线的日生产报表采用纸质版本,人力物力耗费大。在研学后,职工曹宁发现,更复杂生产线的日生产报表也能完全实现无纸化。于是回到企业的他开始学习相关技术、经验,争取实现日报表全面无纸化和智能化生产。“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我最需要的是技术方案的扶持和技能培训,这次学习不仅开拓视野,最重要的是革新了理念。”曹宁说。
把课堂“搬进”车间 劳模工匠做“导师”
数字化时代如何提升专业素养?针对这一普遍需求,中山市总工会上线了一批数字化通识课程。据中山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邀请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劳模工匠、专家学者展开培训,还自主研发了职工数字化素养提升系列课程,涵盖数字化战略、规划、应用与运维等数十种门类,整合各专业数字化课程超100门,全面覆盖中山市5000家规上企业与100多万名职工队伍。”
对于有数字化转型需求的企业,中山市总工会将开发针对性与适用性较强的、一企一策的“菜单式”优质培训课程,以“点餐式”模式,将优质课程“送课到企”。今年9月,中山市技师学院电气班的58名学生来到美迪斯电梯有限公司,在首席技师、劳模工匠的带领下进入一线生产车间,直观了解“8米每秒的高速电梯是如何造出来的”。
今年6月,带着科技感满满的“机器狗”,通过AI与人博弈的象棋机器人,现场直出的3D打印以及炫酷的航天飞行巡演,劳模工匠又走进了中山市杨仙逸中学。在互动展示区,同学们亲身体验各类科技创新成果,感受30多架航模的集体亮相,“劳模精神”与“创新发明”便深植于心。
今年解决了企业80余项技术难题
与此同时,中山市总工会联合人社、工信等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探索制定《中山市数字工匠培育与认定规范》,推动建立起标准化、规范化、阶梯式的认定培育体系,为企业培育数字化人才。
在广东奥马冰箱有限公司职工蹇利看来,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最困难的是思维的转变和数字化技能的提升。“学习课程以后,我尝试运用TOC生产管理理论等帮助企业全面开展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今年11月,公司的智能制造基地第一期顺利投产,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蹇利欣喜地说。
自“五步变革法”实施以来,累计服务企业300多家,覆盖职工15000人。今年以来,解决了60余家企业的80余项技术难题,推动全市企业积极投入数字化转型班组、转型车间的浪潮中。
采写:新快报记者 毛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