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巴拿马运河动工开凿。经过10年建设,这条全长81.3公里的运河正式通航,美国成为最大受益者:运河将美国东西海岸间的航程缩短了至少14800公里,成为美国对外贸易、运输军事人员和物资的重要通道。
这条运河把巴拿马拦腰截成两半:从运河中线向两侧延伸16.09公里的地带为美国占领的运河区,总面积达1432平方公里。运河区内由美国政府任命总督,升美国国旗,实行美国法律,驻扎美国军队,是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
美国强制原住民外迁
为便于管控,美国在运河动工之初就开始强制运河区内的原住民外迁。据统计,1913年至1916年间,运河区内许多城镇被拆除,约4万原住民被迫离开家园。巴拿马历史学家拉索写道:“对于20世纪初的巴拿马来说,运河区人口外迁是最具创伤性的事件之一。”
在今天的美国国家档案馆中,保存着一封1914年来自巴拿马的匿名信,这封落款为“众多受害者”的信件记录了运河区原住民遭受的苦难。他们悲愤地控诉美国人对待他们比对待“凶残的罪犯”还要恶劣,强行夺走他们的田地和房屋,让他们失去栖身之所。
美国称外迁运河区居民是为了彰显“主权”,但其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美国认为巴拿马人是“劣等人”,需要来自美国的“上等人”管理他们。美国历史学家詹姆斯·莫顿·卡拉汉在1908年出版的《美国扩张政策概论》中就否认当地人有治理国家的能力。他宣称,对于像巴拿马这样“欠文明国家”的居民来说,接受白人殖民和强国保护是“历史的选择”,而美国和其他“肩负文明发展责任”的国家应当对这些落后国家进行治理。
运河区成了美国殖民地
距离巴拿马城约30分钟车程的甘博阿镇,正是当年运河区内标准的美式小镇。这里早已荒废,但保留下来的教堂、高尔夫球场以及一栋栋别墅还是展露出曾经的繁华。
不过,这样的生活只属于美国白人。据记载,当年小镇的居住区按照居民国籍和种族严格划分,来自加勒比国家的非美国籍黑人、美国籍非白人与美国籍白人分别住在不同区域,生活待遇完全不同。巴拿马国际关系学者胡里奥·姚对新华社记者说:“运河区是百分之百的美国殖民地,存在非常严酷的种族和社会分层,存在野蛮的歧视。运河区内,少数白人占据主导地位,他们是种族主义者,仇视、歧视他人。”
对于运河区以外的巴拿马人来说,这片充斥着“美式优越感”的地方更是遥不可及。拉索在书中这样讲述:“对于一个生活在巴拿马的孩子来说,运河区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地方……除非有运河区居民的邀请,否则那里众多的游泳池、网球场、电影院、餐馆都不对巴拿马人开放。”
美控制“拉美后院”的基地
美国人在巴拿马不只是为了享受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将这里变为其控制“拉美后院”的前沿基地。1911年,美国以“保卫运河”为名在运河区修建军事设施。1915年,美国在运河区设立司令部,1941年改为加勒比防务司令部,后扩建为南方司令部,下辖14个军事基地,驻有上万名美军士兵。
在美国策动和干预下,从1903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巴拿马政局动荡,总统更换频繁。美国还多次利用在运河区的军事力量,对巴拿马及其他拉美国家进行直接武装干涉和侵略,加剧了地区局势的动荡。
“美国修建巴拿马运河不只是为便捷美国东西海岸间的交通,更重要的是为了控制中美洲以及整个拉美地区。”胡里奥·姚说,“这是美国自19世纪以来所痴迷的追求。” (新华社)
拉美多国表态支持巴拿马捍卫运河主权
据新华社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针对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近日有关美国将“收回”巴拿马运河的言论,拉美多国纷纷表态支持巴拿马捍卫运河主权。
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22日在社交媒体上发声,表示“站在巴拿马一边”,支持巴政府捍卫巴拿马运河主权。哥伦比亚外交部23日发表声明,重申哥政府在巴拿马运河运营中对巴拿马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承诺,呼吁国际社会遵守保障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各项协议。
智利外长范克拉韦伦23日说,《托里霍斯-卡特条约》承认巴拿马对运河拥有完全主权,该条约是运河运营的法律基础。运河对智利对外贸易意义重大,智方感谢巴拿马对这条跨洋水道的管理。
墨西哥总统辛鲍姆23日表示,巴拿马运河属于巴拿马人民,墨方在国际问题上的立场是必须尊重各国主权。辛鲍姆在当天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巴拿马运河属于巴拿马人民。这是我们对巴拿马总统和巴拿马人民的声援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