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元旦时节,随着清晨的第一缕暖阳洒向县道383线“十大最美农村路”,清远市阳山县大崀镇村民李秀群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是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的众多脱贫户之一。在微风的陪伴下,她不仅用扫帚清扫了村道的落叶,还用劳动扫除了生活的困境。
据了解,阳山县人社局结合大崀镇需求和工作实际,聚焦大抓基层服务和社会治理等领域强化重点帮扶,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因需设岗聘用了21个乡村保洁员。同时,在广州市黄埔区的大力帮扶下,用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公益性岗位政策,投入50万元用于公益性岗位专项资金,集中开发乡村保洁员、道路养护员、农村管水员等就业岗位,聘用了35位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有力帮助了脱贫人口实现就地就近就业、稳定增加农村低收入家庭收入。
今年63岁的李秀群因缺乏技能,在珠三角地区失业后难以找到工作。村干部在“党群夜话”走访中了解到她的情况后,积极向镇党群服务中心反映,为她安排了乡村保洁员岗位,负责清扫村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周边沟渠,每月增收入近千元,贴补了家用,也增加了她的生活信心。
“我年纪大了,没什么文化,出门也不方便,在村子里面为乡亲们维护水管、路灯,方便又简单。真的非常感谢政府,有这样的惠民利民好政策。”家住坑口村的农村管水员黄路高兴地说。
自2021年公益性岗位开发以来,大崀镇按照乡村公益性岗位“托底线、临时性、公益性”的属性,对设置公岗的村组单位严格把关,坚持合理确定岗位,着力构建“乡镇考核把关,村级考核使用”的管理体系。目前,全镇56名公益岗包括乡村保洁员48人、道路养护员6人、农村管水员2人,实现了自然村全覆盖。公益性岗位人员开展日常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到森林防灭火、乡村绿化、交通劝导等工作中,在全镇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校对:王萃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