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家居第三次推迟项目使用时间,历时4年资金投入进度不足1%
最近一个月,多家上市家居企业募投项目生变。除了将募投项目延期,还有个别企业决定终止原有项目。其中,金牌家居已是第三次推迟项目使用时间,历时4年,累计投入募资规模仅为5.85万元,投入进度不足1%。新快报记者梳理发现,这些募投项目大多涉及产能扩张,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多次延期甚至终止项目颇有及时止损的意图。但另一方面,企业跨界投资的热度依旧不减,新能源、算力、半导体等逐渐成为其新赛道。
一个月内4家上市企业调整募投项目
在2025年第一天,金牌家居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暂缓投建“厦门金牌厨柜股份有限公司同安四期项目3#、6#厂房建设项目”,并拟将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由原定的2024年12月31日延期至2026年12月31日。
这并非该项目第一次延期。2021年前后,金牌家居进行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实收募资规模约为2.8亿元。其中,同安四期项目拟使用募资规模约为2.27亿元,建成后将用于生产橱柜、衣柜等产品。按照计划,项目原定2022年12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金牌家居先后于2022年6月和2023年12月发布延期公告。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是第三次推迟使用时间,累计投入募资规模仅为5.85万元,投入进度不足1%。
上述情形并非个例。最近一个月,多家家居企业表示将募投项目延期,还有个别企业决定终止原有募投项目。麒盛科技日前发布公告称,将年产400万张智能床总部项目(二期)研发中心及生产配套厂房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日期从2024年12月31日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
梦天家居同样“踩下刹车”。该企业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年产37万套平板门、9万套个性化定制柜技改项目”“2万套个性化定制柜技改项目”“智能化仓储中心建设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延期至2026年12月底。
中源家居则是宣布终止投资墨西哥生产基地项目。这笔投资可追溯至2021年,彼时中源家居通过全资子公司中源国际投资(香港)有限公司及香港凯茂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出资2000万美元在墨西哥设立子公司,投资建设墨西哥生产基地。该公司当时在公告中表示,此举将有助于拓展海外市场以及提升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有企业被质疑“产能利用率较低仍扩产”
新快报记者梳理发现,外部环境变化是多家家居企业对募投项目进行调整的主要原因。比如,金牌家居在公告中解释,该公司所处的地产行业景气度有所下降。由于房地产市场阶段性承压,导致新房及二手房成交量下降,定制家居行业增长驱动力受到阶段性抑制。
中源家居终止投资墨西哥生产基地项目则颇有及时止损的意图。该公司称,鉴于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诸多潜在变动使得继续投资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叠加公司已将战略重心调整至品牌新零售领域,公司认为原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现已发生实质性变化。财报数据显示,中源家居正面临增收不增利的窘境,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1.26亿元,同比增长50.51%;归母净利润约248.33万元,同比下降91.76%。而从2021年开始,该公司在墨西哥的项目实际投资已超过2000万元。中源家居在公告中表示,将积极处置回笼资金,减少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大材研究首席分析师邓超明向新快报记者表示,募投项目分多种,比如新的产业园建设、生产线升级、研发中心建设、营销网络建设等,其中还可能涉及具体产品的扩产或生产线改造计划。根据市场环境与企业情况的变化,事后做出募投项目调整时有发生。尤其是近年市场波动比较大,企业面临的问题更加多元复杂,部分企业甚至遭遇经营下滑的局面,必然需要根据新的情况做出适当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在募投项目延期背后,企业的产能利用情况引起关注。伴随着项目延期消息发酵,麒盛科技一度被外界质疑“产能利用率较低仍扩产”。金牌家居则透露,当前市场需求增速有所放缓,公司成都基地已建成并投产,湖北红安基地正在筹建中,未来产能均将逐步释放,国内四大基地产能已基本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避免产能闲置和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暂缓投建项目成为了必要之举。
不过新快报记者注意到,不少企业仍热衷于产能扩张。比如,2024年10月,喜临门募资8.5亿元加码智能家居产业园建设。“募投项目仍有继续实施的必要性。”梦天家居在公告中亦表示,房地产市场仍是近十万亿级的市场,政策对市场的驱动存在时间滞后效应、客户装修需求的滞后和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公司需要更长的时间去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需要持续地进行技改。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向新快报记者指出,在房地产行业处于调整状态时,部分上市公司依然采取大额募资措施,在行业周期下行背景下,容易导致产能过剩,如果不是主动补库存状态,而且市场并没有足够的需求,则恐怕会加剧企业的需求压力,加剧供需矛盾。
企业跨界投资热情未减,但业绩堪忧
市场环境变化并未浇灭家居企业的募投热情。除了品类融合、牵手智能化等“常规操作”,部分企业的投资跨度之大,令外界颇为意外。近两三年,恒林股份跨界算力、大亚圣象布局锂电产业、蒙娜丽莎跨界半导体等。
跨界投资也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2024年1月,深交所曾向大亚圣象发出关注函,要求其说明跨行业大额投资合理性等问题,其中提到公司主营业务为木地板和人造板的生产和销售,铝板带和电池箔项目与公司主营业务无相关性。2023年三季度报告显示大亚圣象货币资金余额为24.95亿元,但项目总投资却高达21.4亿元。而从财报数据看,跨界投资尚未能增厚其业绩。大亚圣象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约37.72亿元,同比下降15.39%;归母净利润约1.34亿元,同比下降45.05%。
郭施亮表示,跨界融合成为企业增长破局手段,但其仍需要找到自身擅长领域。盲目跨界,特别是盲目跨界到烧钱很大的行业,可能会进一步考验企业的现金流,给企业财务带来更大的压力。
“跨行业投资布局更多是一种未雨绸缪的战略。”邓超明认为,跳出家居建材行业,在更多领域里寻找机会,这种情况已经比较普遍,比如投资新能源充电设备、新材料、综合体、智能健康产品、家用机器人等。只不过有些企业是实打实地投入资金与团队,或者收购有潜力的企业,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而有些企业只是注册了公司和制订了计划,并没有展开实际工作。从长远来看,有实力的家居建材企业进行跨界投资,到全行业里寻找机会,在家居业务之外建立全新的增长线,将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新快报记者 梁茹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