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撒钱”分红10亿,右手定向增发近20亿
近日,顾家家居、喜临门、慕思股份等企业在披露利润分配预案时,现金分红比例普遍达到同期净利润的50%至80%不等,其中顾家家居豪掷11.34亿元分红。耐人寻味的是,这家刚“撒钱”超10亿元的企业,转身就抛出19.97亿元的定向增发计划,其中有1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这种左手大额分红、右手高价募资的操作引发市场关注。在行业净利润普降、市场表现持续低迷的背景下,软体家居企业究竟“差不差钱”?
分红差异明显
五家软体家居企业分红超20亿元
近日,A股六家主营床垫的上市公司中,有五家披露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新快报记者梳理发现,包括已派发的半年度分红在内,顾家家居、喜临门、慕思股份、麒盛科技、趣睡科技等五家软体家居上市企业2024年度累计分红金额超过2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软体家居上市企业在过去一年的业绩并不算亮眼,净利普遍面临下滑。不同企业的分红策略有明显差异。去年净亏损1.51亿元的梦百合在年报中表示,公司2024年度拟不进行利润分配、亦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未分红的资金用于年度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该公司是六家软体家居企业中唯一不分红的企业。
相较之下,其他企业在这方面表现得相当慷慨。顾家家居宣布,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1.38元(含税),拟派发现金红利11.34亿元(含税),占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80.06%。
慕思股份紧随其后。该公司表示,2024年度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含税),拟分红总额达到3.94亿元。若是叠加半年度分红每10股派7.5元(含税),分红总额2.95亿元(含税),其全年已累计派发6.89亿元,占了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近九成。
喜临门表示,公司2024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5.20元(含税),预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93亿元(含税),占本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59.92%,剩余的未分配利润结转以后年度分配。
麒盛科技、趣睡科技等企业的分红金额稍低,但也占到公司2024年年度归母公司净利润的两成至三成。
不过,部分企业的分红方案与盈利表现相悖,引起市场质疑。以慕思股份为例,2023年该公司归母净利润为8.02亿元,派发现金分红约3.99亿元。2024年该公司归母净利润7.67亿元,分红则高达近7亿元。而该企业实际控制人林集永、王炳坤二人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的股权比例达76.48%,这意味着大部分的分红其实落入了他们的囊中。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告诉新快报记者,当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50%时,需特别关注其大额分红行为是否涉及变相利益输送的合规性问题。尤其当房地产行业步入调整周期时,关联密切的家居企业普遍面临营收承压、经营风险攀升等挑战。在此背景下,企业分红能力的可持续性与其降本增效成效直接相关。
边分红边募资理财
顾家家居“不差钱”却要补流
在发布分红预案的同时,顾家家居还公告了一则定向增发预案。
顾家家居表示,公司拟向盈峰集团定向发行不超过1.04亿股股份,募资资金不超过19.97亿元,发行价格为每股19.15元。其所募资金将全部投向生产线智能化技改、功能铁架生产线扩建、智能家居产品研发、AI及零售数字化转型、品牌建设数字化提升和补充流动资金等项目。
令外界不解的是,这笔19.97亿元总募资额中有10亿元将用于上市公司补充流动资金。而从账面来看,顾家家居似乎并不缺钱。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的货币资金为27.85亿元,同期公司长期借款为零,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为15.61亿元和8472.36万元。
但从经营指标来看,其财报难掩盈利焦虑。2024年顾家家居实现营业收入184.80亿元,同比下降3.8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17亿元,同比下降29.38%。这也是顾家家居自2016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营收净利双降。
门店数量方面,截至2024年底,顾家家居有5984家门店,较2023年底减少962家。同时销售净利率大幅下降,公司的销售净利率从2022年12月末的10.26%下滑至2024年12月末的7.83%。
除此之外,顾家家居利润下滑还深受计提减值影响。顾家家居在年报中表示,红星美凯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目前已进入破产重组阶段,公司预计可收回性较低,出于谨慎性考虑全额计提减值。此前,顾家家居曾于2020年10月购买不超过2亿元红星美凯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债券。
尽管投资“踩雷”,顾家家居仍对购买理财产品“情有独钟”。近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计划投入不超过40亿元用于购买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债券、基金等。
营收增速低于行业均值
“烧钱”营销面临失灵
近年来,新房市场增速放缓推动家居行业竞争重心从单品类转向全屋整合,软体与定制企业的跨界渗透激化市场角逐。头部企业正加快通过橱柜、家电、家具等领域的产业融合,借助数字化改革、供应链整合及渠道优势巩固行业地位。
从费用结构观察,软体家居企业的资源分配明显向营销端倾斜。据记者统计,2024年顾家家居、慕思股份、喜临门、梦百合等企业研发投入集中在1亿元至3亿元区间,而同期销售费用则高达14亿至33亿元,两者差距普遍达数倍至数十倍不等。
不过,有行业人士认为,从研发投入产出比考量,软体家居并非典型“重营销轻技术”行业,其技术投入占比尚属合理。大材研究首席分析师邓超明告诉新快报记者,软体家居企业的销售费用远超研发费用有多种因素影响,一是大多数软体家居产品,尤其是非智能的产品,其研发难度并不是非常大,所需投入不多。二是受家居消费市场的购买决策因素影响,其中品牌知名度、口碑、服务、销售人员的能力等,在促成用户购买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投入更多销售费用。三是软体家居的消费频次较低,当一个家庭完成全屋软体家居的购置后,一般都要隔三五年甚至十年以上,才会产生新的消费。这就导致企业必须不断地展开营销工作影响新的目标客户,相当于不断地拉新,成本自然比较高。即使有一定比例的老客户复购,但相隔几年时间后,老客户会流失,往往需要投入营销成本去激活。
值得一提的是,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我国家具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为6771.50亿元,同比增长3.29%。而在过去的2024年,包括顾家家居、喜临门、慕思股份在内,这些企业的收入增速均低于行业增速。在如何平衡高投入营销模式与可持续盈利之间,软体家居企业仍面临诸多考验。
■新快报记者 梁茹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