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瞄准创建“D级园区”目标,聚力推动英德高新区化工园区提档升级;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美丽村镇建设;聚焦“急难愁盼”,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2024年岁末,广清指挥部驻英德市工作队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年终答卷。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快马加鞭未下鞍,驻英德市工作队扭住目标不放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英德实际、民心所向,发挥广州力量、增城所有,在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上攻坚突破,在增加民生福祉上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英德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广州活水”。
聚焦主战场 推动化工园区提档升级
“锚定主攻方向,聚力攻坚突破。”驻英德市工作队负责人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省市相关部署要求,驻英德市工作队精准发力,重点打造县域产业、美丽圩镇、和美乡村、绿色生态、优质教育、医疗服务、银发经济等“八个样板”,取得丰硕成果。
根据《共建清远英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增城)产业园框架协议书》,工作队以高新区作为产业有序转移主战场,大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一批优质上下游产业链深度交融发展体系,迈入发展快车道。
去年,英德市提出推动三大化工园区创建“D级园区”,擦亮化工园区“金字招牌”。工作队加大投入力度,支持高新区建立一套封闭化管理系统、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应急救援消防特勤站等一系列配套项目,全面提升化工园区封闭化管理能力和安全监管水平。目前,高新区已有2个化工园区实施封闭化管理。
与此同时,工作队主动对接广州市、增城区等国资国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成绩斐然。2024年1—11月,全市新签约项目56个,合同投资总额达141亿元。其中合作园区新引进项目32个,计划总投资额25.8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队在建设“反向飞地”中破题开路,推动增城区企业和英德市企业双向奔赴,搭建区域合作、资源共享、产业共建的共赢发展平台,打造成为英德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研发基地、人才驿站、企业服务和产品展示平台、孵化平台,成为英德市融湾中心。
新快报记者从工作队了解到,投入30万元打造“英德(增城)科创孵化中心”,在增城区侨梦苑挂牌成立以来,已入驻企业2家,同时支持在英德落户的2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珠三角成立“飞地”研发中心或分公司,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此外,投入250万元在增城区农投集团建设“英德(增城)产业协同发展中心”,已有一家公司入驻。
突出优环境 营商服务跑出加速度
“去年,英德市实现‘一书四证’同发,确保项目‘交地即动工’。”工作队负责人告诉新快报记者,为推动东顺精细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相关项目快速落地,早日建成投产,工作队积极参与,英德市多个部门紧密协作,在交地当天及次日,为企业核发交地确认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一书四证”,以营商环境之“优”助力高质量发展。
“时间就是生产力,效率就是竞争力。”工作队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主动问需于企、问计于企、问效于企,对标“广州速度”“广州效率”,助力英德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在项目审批上抓好“快”服务,做好“简”文章,推行商事登记“全程网办”“跨省通办”“证照联办”,试点“一键”开户,推动营商环境整体提升,打造高效便捷的营商服务体系。
为打造更有温度的营商环境,工作队积极协助推进万洋项目以“资源共享、产融互动”的运营模式,筑巢引凤,为集群企业提供设备共享、工厂共享等共享服务,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作用。出台《英德高新区办理企业事项资料清单》,提升企业服务效率。多次走访从广州转移到英德高新区化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生活遇到的实际困难,推动慧谷化工、西洲气体等企业增资扩产。
其中,慧谷化工已完成13万吨产能增资扩产有关前期手续,项目投资约4.2亿元,计划2025年底投产。西洲气体年产标准混合气100000瓶等扩建项目总投资额约3958万元,达产后预计新增年产值1.36亿元、税收690万元,为英德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加快补短板 办好惠民头等大事
“把新的理念、好的方法带过来,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走进英德市英红镇中心小学,挂职副校长陈媛告诉新快报记者,去年,增城区派出15名教师组团到英德支教。其中,语文教师何碧琼从家里带来一批书籍,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声,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习惯,“用成绩来说话。”
学有优教、病有良医、住有宜居、劳有厚得,人民群众的朴实愿望,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工作队牢记于心、实践于行,聚焦教育、医疗、就业等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着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把关系千家万户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协调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选派优秀教师在广大附英德实验学校开办“广州班”;引进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与英德中学合作办学,广东华侨中学与英德中学结对帮扶……“帮扶一所就办好一所。”工作队负责人说,工作队创新组团、融入帮扶模式,组织支教团队重点支持英德5所学校,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原来排名倒数的浛洸中学,在帮扶团队与学校共同努力下,进步非常明显。”
投入对口帮扶协作资金,推动英德市中医院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升级改造,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引入南方医院、佛山市中医院等高水平医院,一对一结对帮扶英德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在工作队不懈努力下,英德医疗卫生事业实现质的提升。
“工作队很重视中医院的建设,特别在专科建设方面,提升了危急救助能力,填补了输血科的空白。”英德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徐华明说,在工作队支持和帮扶下,中医院通过三级中医医院等级预评审。乘势而上,中医院将奋力创建粤北地区首个县级三甲中医医院,更好服务人民群众。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 飞
校对:马少俊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