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 月 22 日,政协第十四届佛山市南海区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南海影剧院开幕。来自各行各业的 10 名南海区政协委员,带着经过深入调研与思考所形成的独到见解,走上 “委员通道”。
他们围绕着经济、民生、文旅等一系列关系到南海区未来走向的重要话题,积极地为南海的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委员们都提了哪些“金点子”!
推动“科技+金融+产业”形成融合效应
实现“1+1+1>3”效能
在现代化产业发展进程中,金融如同“活水”,对产业发展起着关键的浇灌作用。为充分发挥金融引领,强化科技、金融、产业的深度融合,南海区政协委员江洪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建议。
他建议,一方面,南海区要用好用足广东金融高新区、千灯湖创投小镇这两个优质平台,全力打造极具“南海本地特色”、覆盖产业全链条的金科产体系,营造共创共赋的金融生态。“金融、科技与产业这三者一定要有机整合起来,才能发挥1+1+1>3的叠加效应。”江洪说,通过探索为本地优质科创团队核心成员及企业提供“人才贷”“实验设备融资租赁”等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产品,助力科技企业稳健发展。
另一方面,南海区要充分发挥南海区各级国资平台“指挥棒”作用。针对南海区重点打造的三大千亿产业集群,参考“珠海华发模式”,借助现有上市公司平台积极推动重组并购,实现参股、控股国内优质企业。
同时,国企引领,与千灯湖小镇内优质基金管理机构合作,发挥创投机构优势,形成示范和凝聚效应,引导本地头部企业优势互补,聚焦资金链、产业链、产业集群三大目标协同发力,充分发挥产业资本作为指挥棒和压舱石的作用,做大做强产业资本,为“再造一个新佛山”、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添砖加瓦。
用好闲置资源
打造南海社区养老 “温馨港湾”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养老问题,触及民生热点,是一座城市的温度,始终是南海两会上政协委员们密切关注的热点话题。1在南海两会“委员通道”上,区政协委员、民革南海总支成员、南海区南海实验学校教师谢研然带来提案《关于深化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建议》。
谢研然强调,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是老年人对精神富足和身心健康维护的急切需求。她的建议涵盖多个关键领域:在助餐服务方面,要以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老年助餐,通过“创熟社区服务老人新模式”,组织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门。医疗服务上,试点医院或社区医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长期护理技能线上课程等服务,简化流程以适配老龄化社会需求。便民服务则定期开展智能手机教学等课程,提升老人生活能力。
在特色服务打造中,整合区内各类资源打造中医药颐养特色项目,吸引大湾区尤其是港澳老人;以 “南医” 为切入点,精准扶持养老特色项目。同时挖掘岭南特色,整合闲置资源,推动养老与娱乐、休闲等业态融合。
另外,利用社区闲置资源打造 “社区日间料理中心”,鼓励青年、“妈妈岗” 参与养老服务培训并给予补贴,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扩大养老保险覆盖,拓展银发经济消费空间,切实实现老有所养。
“当你老了,愿被温柔以待。” 谢研然说,老有所养是每一个人的期盼。
经验共享实地探路
为南海企业出海铺就“安心路”
2024年,“不出海就出局”的理念促使众多企业向全球经济市场进军,同时也引发南海企业家对如何优质“走出去”的深入思考。1月22日,区政协委员、广东中元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伟强在“委员通道”上明确给出答案——抱团出海。
张伟强指出,企业“出海”时会遭遇大量超出专业能力与认知范畴的不确定性因素,单个企业独自闯荡会显著增加经营风险,而“抱团出海”能够助力企业更好地适应国际格局的变化,有效降低风险。
在具体举措方面,张伟强建议政府发挥关键作用,一方面牵头组织已在海外成功建立基地的佛山龙头企业,从当地政策、经营成本、法律法规、文化背景、营商环境等全方位分享经验,让有出海需求的企业充分了解海外状况,从而更好地识别和化解风险;另一方面,对有出海意愿的企业展开调研,结合南海中小企业特性,定期组织由“出海”企业代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物流运输机构共同参与的“出海”培训与交流会议,搭建起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的交流合作平台,达成“一站式”串联分享。
此外,政府还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全程参与、跟踪并深入了解企业“抱团出海”的全过程,协助南海中小企业合法合规地“抱团出海”,致力于在海外打造一个个独具南海特色的“南海产业基地”,全方位为企业“抱团出海”保驾护航 。
文、图/李艳 李晨昊 何倩怡 南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