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月13日,佛山中小学迎来了开学日。春节的余韵还在大街小巷弥漫,各学校以舞狮、派利是、行通济、开学第一课等花样活动欢迎同学们返校,其中,张槎中心小学迎来了别具一格的开学第一课。此次课程以“非遗文化润童心,美食传承伴成长”为主题,为学生们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引领他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感悟非遗文化的独特价值。
非遗知识开讲,文化自信扎根
课程一开始,张槎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黄艺向同学们介绍了2024年我国春节成功申遗的好消息。她说,中国目前已有44项非遗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位居世界首位,尽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随后,黄艺将目光聚焦到佛山本地非遗文化。佛山木版年画色彩艳丽、线条粗犷,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剪纸艺术以刀代笔,在纸上创造出万千世界;醒狮表演威风凛凛,舞动着岭南人的精气神。而张槎地区独有的非遗项目——大江舞火龙和江太史家宴食俗,更是让同学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美食地图揭秘,匠心精神传承
俗话说“食在广州,厨出凤城,师出张槎”,课堂上,“张槎美食地图”环节掀起了高潮。黄艺带着学生们一同探寻本地特色美食,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积极抢答,欢声笑语不断。她强调,美食不仅是舌尖上的享受,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从传统节日到日常饮食,食物承载着张槎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寒假期间,同学们主动探寻张槎美食文化。招浩军同学在课堂上介绍了由同学们实地走访、调研完成的“张槎美食地图”。他们穿梭在张槎的大街小巷,挖掘每一道美食背后的故事与工艺,这份地图满是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探索。
钟墨染、宣子琳同学分别介绍了海天味业和陈太吉酒厂。钟墨染带大家走进海天城堡,讲述传统酱油酿造的漫长过程,让大家体会到“慢工出细活”的匠心;宣子琳通过探访陈太吉酒厂,展示了米酒玉冰烧传统与创新结合的魅力。此外,课程还介绍了太史家宴、沙口笋、脆皮乳猪等特色美食,丰富了同学们对张槎美食文化的认知。最后,“张槎中心十三道风味”趣味猜谜环节,让同学们在轻松氛围中加深了对美食的理解。
非遗融合科技,展望传承新篇
课程尾声,黄艺与同学们探讨了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技术的融合。春节档热门动画电影《哪吒二》凭借中国神话故事,借助现代技术征服全球观众;DeepSeek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中国科技赢得声誉。这些都为非遗传承带来新思路,通过科技手段,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让年轻一代更便捷、有趣地接触非遗文化。
课程结尾,黄艺深情寄语同学们,作为新时代接班人,要肩负起传承与创新非遗文化的使命。非遗文化是民族之根,创新是发展动力。她希望同学们拥有“哪吒”的毅力与勇气,老师们具备太乙真人的智慧与幽默,家长们如龙族般全力支持,共同书写“中心学子”的“封神”篇章 。
文/李艳 图/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