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年最火的,莫过于票房闯进全球影史票房榜前十的《哪吒2》,一首角色主题曲《就是哪吒》中的歌词“我要将那混沌的世界翻个天”,点燃了亿万观众的热血。
搅动风云,颠覆世界的,还有AI。DeepSeek的横空出世,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全球AI领域掀起了一场巨大的变革,引发全民热议:AI将怎样重塑我们的世界?
时值2025年广州市两会,我们与代表委员一起进入“AI”时间,共话广州如何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基础,丰富应用场景,强化人才培养,让人工智能向新向远向未来,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州如何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代表建议——
近日,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在政务外网正式部署上线DeepSeek-R1、V3671B大模型,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民生政策解读系统、12345热线工单分派等政务领域应用。这是广州加速拓展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各行各业实现数智化转型的一个缩影。在AI大火的当下,广州如何抓住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机遇,赢得发展新优势、新动能?今年广州市两会,多位代表委员围绕人工智能融入千行百业,推动广州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发表了真知灼见。
广东集中发力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两大领域
当今世界,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从一定程度上说,当前拥抱AI,便是拥抱未来。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潜力。根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数据,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784亿元,增速13.9%;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业采用率已达15%,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在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格局中,广东的表现尤为突出。《2024年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3年广东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近1800亿元,同比增长约18%。截至2024年9月,广东省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1500家。
2025年,广东在人工智能赛道跑出“加速度”。今年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也提出,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与生产制造、消费终端、教育医疗、城市管理等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大规模使用的人工智能终端产品和一批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
广州推动“人工智能+”
赋能千行百业
瞄准人工智能万亿赛道,广州加快研究制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通过持续加强数据、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聚焦产业优势赛道,丰富拓展人工智能应用新场景,建设成为人工智能活力城市。尤其在工作机制上,广州提出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展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其中人工智能是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中的重要一极。
人工智能以算力、算法、大数据为三大核心要素。广州建成“通智超”综合算力体系,累计建成智算算力5650P,超算算力111P,通用算力超8543P。广州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二期项目200P国产算力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产业集群持续壮大。广州共培育了近30个人工智能产业重点载体,形成了“一核牵引,多点支撑”的产业布局。中国人工智能(广州)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等4个园区获评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数量居全省第一。
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围绕人工智能重点领域,广州打造了一批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案例,7家企业上榜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名单,居全省第一。智慧交通领域,聚集了一批L4级自动驾驶技术头部企业。
接下来,广州将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聚焦优势领域,多方协同合作,激发生态赋能活力,将广州建设成为人工智能活力城市,支撑建成科技创新强市。
代表建言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
在“黄金赛道”挖掘未来产业潜力
“无论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处于技术和市场快速变革的大潮中。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不断更新,深刻改变产业组织形式、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不断催生新应用场景。”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认为,不抓住数字技术创新趋势,不参与数字经济应用,企业就会遗失市场,产业就会失去新动能。
在他看来,广州数字经济发展实力雄厚,优势明显,“12218”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强化了数智化转型,布局了人工智能、具身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是广州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依托。
他建议广州抢占技术赛道,加速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区块链及自然科学技术交叉创新,在“黄金赛道”挖掘未来产业潜力。“通用AI、垂直行业大模型、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生物识别、自动驾驶等都代表了产业增量空间,并为赋能传统产业提供了重要通道。广州要大力要支持企业、科研机构躬身入局,加大研发投入,抢抓发展机遇。”他说。
人工智能的发展还离不开应用场景的示范。李志坚建议,紧抓人工智能技术开源、成本降低等机遇,以人工智能为引擎,应用场景为驱动,行业大模型为赋能,形成“技术研发—场景验证—商业化推广”闭环,推动“AI+垂直行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标杆场景和引领型产品。
此外,要加快构建“AI+产业”生态系统,加速创新成果应用落地。要营造支持创新、培育新业态的发展环境,建立场景开放与风险容错机制,支持更多市场主体、服务机构参与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形成丰富的“种群生态”。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牛犊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枫:
抓住大模型技术变革窗口期
DeepSeek在人工智能领域掀起浪潮,让AI大模型竞争白热化。在今年两会,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牛犊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枫从技术、产业、政策和生态等多个维度分享了对广州发展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思考。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竞争不仅是技术之争,更是生态与场景的较量。广州需以务实态度,将技术红利转化为实体经济增长动能,方能在全球AI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林枫认为,广州发展AI大模型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制造业场景丰富,数字经济活跃,为AI技术落地提供需求与载体。同时,公共数据开放领域走在全国前列,为大模型训练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此外,广州拥有良好的算力支撑,正加快建设智算中心,新型算力布局未来可期。
“广州发展AI大模型也面临一些挑战,芯片等核心技术短板受国际供应链限制,底层框架生态仍由国外主导,顶尖人才竞争压力有待提高,特色产业应用场景深度不足,中小企业对AI大模型的认知和接入能力有限,需降低使用门槛等。”林枫说。
林枫建议,广州应聚焦垂直领域,打造行业大模型。如结合本地产业优势,优先发展汽车大模型、医疗大模型、商贸大模型等,推动“大模型+机器人”“大模型+生物医药”等跨界融合,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同时,构建政产学研联动协同创新生态,支持高校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定向培养AI工程化人才。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开源生态,推动国产大模型框架的本地化应用。在专项政策支持方面,设立大模型研发补贴,对国产算力采购、数据标注成本进行补贴。推动场景开放试点,在政务、交通等领域开放“沙盒”测试环境,鼓励企业参与城市治理。
“大河流水小河满。目前国内人工智能大格局基本已定,广州必须抓住大模型技术变革窗口期,有望成为‘行业大模型应用之都’。”林枫表示,通过深耕产业需求、强化区域协同,广州或将成为中国AI大模型落地实践的标杆城市。
策划:新快报记者 陈红艳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摄影: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 毕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