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分享经验:前提是要学会提问,对答案有一定辨别能力
●老师理性看待:拥抱AI还需保持定力,明确教育目标和方向
2025年,人工智能(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各行各业的格局。有人说,AI正在教育领域掀起前所未有的教育变革浪潮——AI成为开学季“新文具”,智慧系统化身校园助教,DeepSeek实力破圈,成为不少学校开学第一课的“座上宾”……在人工智能的春雨悄然浸润着教育生态的同时,家长和学校如何正确利用AI赋能教育,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新快报记者走访家长、教育从业者及专家,探究AI对教育带来的新变化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开学季“新宠”,助力家庭教育
“老师布置了拍摄情景剧的作业,我们都没有经验写专业的剧本,怎么办?”寒假期间,番禺区的王女士遇到了辅导难题:孩子的寒假作业要求自行拍摄剪辑一段情景剧。之后王女士选择求助于DeepSeek。在上传了作业要求后,DeepSeek迅速给出了一个包含主题、人物、场景等元素的剧本大纲。最终,孩子们在参考AI建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创意,自主创作了一个新的剧本,完成了拍摄。
“最终的视频成品让我很满意。在这个过程中,AI没有磨灭孩子们的创造能力,而是成为了一个辅助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创作,激发孩子们的创新能力。”王女士感慨地说。
王女士的经历是现今AI进入家庭教育的一个缩影。她告诉记者,在日常家长间的教育经验沟通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谈到AI这一字眼,在不少家长眼中,AI成了开学必备“新文具”。
“不仅仅是辅导做题,许多家长都觉得这会给学习习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王女士提到,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辅导,更体现在给家庭教育提供了一个较专业的模板。在许多不熟悉的领域,AI都能带给人惊喜。
家长陈先生也分享了AI在家庭教育应用中的积极作用。他曾因不知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而苦恼,一次关于孩子是否偷懒的争吵后,他尝试将孩子的情况输入DeepSeek,寻求建议。“人工智能认为我简单地将孩子的行为标注为偷懒,实际上是处于审判者的角色,将孩子标签化,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它建议我从审判者变成观察者,运用‘三明治反馈法’即‘肯定细节+建设性建议+鼓励期待’的方式对待孩子。遵从了AI的建议后,我尝试陪伴孩子并观察他学习态度不好的原因,多次表扬他的进步,后来发现孩子的积极性也上来了。”
还有家长尝试用AI定制个性化学习计划。“把孩子目前所处学段,日常成绩,性格特点输入到DeepSeek中,给出指令让其生成精准化的学习计划,AI做得又快又好。”晓丽为孩子生成了一份“新学年逆袭规划”,包含学习、运动和休息的时间安排,“孩子用起来感觉还不错。”她告诉记者,仔细搜寻,市面上有很多AI提问的攻略,在根据教程合理驯化后,AI可以成为个性化的问题答疑助手,提升日常规划的效率。
不过,晓丽也提醒家长们不能过分依赖AI,在使用的过程中,人工智能也会出现时间、空间甚至历史事实的谬误。“根据使用的经验来看,利用AI的前提是家长要学会提问,这要求家长自己了解AI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要求家长对自己得到的答案有一定的辨别能力。”晓丽告诉记者。
赋能学生课程,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面对AI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也在积极探索如何正确利用AI赋能教育。春季学期伊始,广州中小学开学第一课纷纷拥抱AI浪潮,上新了DeepSeek案例,高校教育智能体平台接入DeepSeek……面对人工智能这一强大的科技力量,学校应如何发挥正确对待并应用?
广州市天河区华景小学党总支书记黄瑞萍在“开学思政第一课”中,以DeepSeek为切入点,鼓励学生思考AI对教育变革的影响,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重视培养数字化适应力和创新化解决力。
如何推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华景小学校长白杨从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和家校协作三方面分享道:“一是我们借助人工智能地方课程托底,同时借助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教师将人工智能与课堂融合的意识,其次推进家校协作,将人工智能引入到家长课堂中,共同推进AI进课堂,帮助孩子在AI时代更好地成长。”
广州市白云区华赋学校则在春季学期伊始,开展了AI赋能教育培训课程,助力全校教师深度掌握AI技术,培训聚焦理论知识讲解了DeepSeek的核心功能和适用场景,结合教育教学实例,通过翔实的案例分析,帮助教师们了解到如何借助DeepSeek生成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案,以及怎样利用其智能分析功能洞察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后续实操打下基础。
不少高校也走在数字化转型的前方。近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基于与华为的全面战略合作优势,在“鲲鹏+昇腾”生态支持下,正式将DeepSeek全面接入广东省教育行业信创适配中心(以下简称适配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了DeepSeek的加持,未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打造的教育智能体平台可根据教育大模型和个性化教育知识库,迎合不同专业特点、不同学生多元化需求和满足复合型产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方案,如开发轻应用教学助手,支持智能备课与实时教学反馈,生成针对性的学习资料,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因人导学、因类促评。
[声音]
拥抱AI的同时,保持教育的定力
DeepSeek等AI技术的横空出世,给教育从业者们带来了新的思考与启示。在AI赋能教育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之际,也需要正视其中潜藏的忧虑。随着AI技术日益渗透到教育的各个角落,不少家长开始担忧孩子们是否会在享受便捷的同时,逐渐丧失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变得过度依赖这些智能工具。
对此,黄瑞萍表示,尽管AI技术能够提供高效、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辅助工具,但教育的真正核心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家长和学校必须明确教育的根本目标,切勿因过度依赖AI技术而忽视了对孩子自驱力和人际联结的培养。她强调,在教育中更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共情力,强化人际联结,确保人工智能教育始终沿着向善的道路前行。
“面对AI技术的迅猛发展,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定力,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和方向。在拥抱新科技的同时,我们不能被日新月异的技术所迷惑,而应时刻铭记使用人工智能的初衷是为了教育本身。”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丰清建议,在教育学生使用AI时,应加强监管和引导,确保孩子们在互联网这片信息的汪洋大海中,能够汲取到正确、有益的知识之水。
此外,人工智能进入教育领域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黄瑞萍指出,在开展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晰新技术的价值所在。在建立学习目标的同时,还应以兴趣和自驱力为引领,带动孩子们学会正确使用AI工具。她强调,开设人工智能课程的目的并非简单地教授学生如何操作AI,而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利用AI工具来促进自己的学习和发展。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钰涵
■图片: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