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月25日,广东省电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于东莞召开。政府机构、行业协会、雅迪、爱玛等头部企业及产业链代表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面对新国标实施、国际竞争加剧等挑战,广东正以政策规范与技术突破为引擎,推动产业集群迈向价值链高端。
政策规范与安全共治并行 筑牢发展根基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调研员周祥指出,当前全省已建成“电动自行车行业追溯服务平台”,覆盖生产、销售、登记全链条数据追踪。这一国家平台的应用,显著强化了产品质量管理能力。数据显示,广东每年电动车产量突破1500万辆,依托该平台,2024年消费者质量投诉量同比下降38%。
针对锂电池安全隐患,广东省消防救援局专家刘胜表示,全链条整治行动已初见成效。2024年全省电动车火灾事故较上年下降21%,但电池热失控仍为主要诱因。为此,新国标(GB 17761-2024)对整车质量、防篡改系统作出更严格限制,企业需在2025年9月前完成产线改造。广东质检院工程师陈森凯指出:“电机功率上限提高27%、车架部件强制加密等要求,将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社会共治成为重要补充。由雅迪、爱玛等企业参与的“一点爱”项目,已联动超千家门店提供安全检测服务。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电池健康数据,参与安全答题可获得免费维修券等权益。“行业自律是突破管理瓶颈的必由之路。”广东省电动车商会常务副会长黄济国强调,该项目年参与人次预计突破百万。
技术创新与国际协同突破 打造全球竞争力
东莞优智电动车国际贸易中心的成立,则瞄准出海难题。该中心整合锦荣供应链等物流企业,可提供“海外仓+专线运输”一体化服务。台铃、小牛等企业首批签约,目标年内降低5%-8%跨境物流成本。
广东制造优势进一步凸显。东莞市工信局副局长刘东兴表示,当地已形成涵盖电池、电机、控制器的完整生态,配套成本较其他区域低12%-15%。依托这一基础,“全球优智中心”将联合高校建立国际认证实验室,帮助企业突破欧盟CE认证、美国UL标准等贸易壁垒。2024年广东电动车出口量达320万辆,新平台落地后,目标三年内实现出口规模翻番。
数字化升级持续深化。国家物联网Ecode体系在广东率先推行,每辆电动车配置唯一追溯码,涵盖生产批次、维修记录等120余项数据。广东省电动车商会执行会长蓝世有透露,平台已接入100余家核心企业,年数据交互量超2亿条。“这不仅优化了售后服务体系,更为碳足迹核算、以旧换新政策落地奠定基础。”
从“速度优先”到“质量引领”,广东电动车产业正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攻坚与生态重构,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随着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中国两轮出行产业的全球话语权有望再度提升。(苏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