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3月6日,广州市黄埔区启动全国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建设,启动仪式在广州市玉岩中学举行。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黄埔正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集“教育-产业-科研”于一体的创新平台,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AI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
政企学研联手激发AI教育活力
据介绍,人工智能教育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模型的融合,将教学数据化促进师生更加高效地利用信息化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育人方式的转变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活动现场,建设项目组代表介绍此次与黄埔区教育局合作计划。合作双方将全方位推进课程体系的升级、师资培养的创新以及评价系统的优化。其中包括与清华大学等顶尖机构合作,研发K-12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实施分层次师资培训,以及构建多元化教育评价体系,从而满足新时代的教学需求。
黄埔区还获赠60套搭载DeepSeek教育大模型的机器人及配套课程,这批设备将被部署到包括东荟花园小学在内的60所实验校。
专家讲座指导教师AI运用
活动当天,清华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孙富春教授带来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讲座分享,揭秘正在黄埔试点的三大创新场景,包括智能教研系统、智能实验平台以及智能学习空间等。黄埔区教育局方面表示,这些创新场景能实现教育资源的智能共享、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以及重塑未来学习环境,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能化的学习空间,为未来课堂描绘出清晰的发展蓝图。
在孙富春看来,人工智能在中小学教育的应用中要充分注意中小学生的特点,做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他建议,老师可以运用人工智能丰富教学教案、开展个性化教育、进行学情分析,让老师时刻把握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状态,有的放矢地开展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
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院初中教研室主任、物理教研员翁宗琮表示,目前黄埔区正在和区域企业共建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同时也会邀请高校以及企业专家开展实地调研和指导,帮助教师更了解前沿技术,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课程教育方面,我们主要通过五方面来实施,分别是项目式学习、课程实践、问题化教学、适切性拓展以及模块类辅导,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翁宗琮介绍道。
采写:新快报记者邓善雯 通讯员 埔教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