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下午,在最高人民法院举办的2025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系列全媒体直播访谈第二场活动上,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何莉介绍,各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依法从严惩治毒品犯罪。去年,全国法院审结毒品案件3.6万件,判处罪犯4.9万人,案件数同比增长7.4%,其中,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8332人,重刑率达16.94%,高出同期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约9个百分点。
何莉说,对于毒品犯罪,最高人民法院强调要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于走私、制造和大宗贩卖毒品等源头性犯罪,毒品犯罪集团首要分子、职业毒犯、累犯、毒品再犯等犯罪分子,对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危害对象和利用未成年人实施毒品犯罪的,坚决依法从严从重打击;对于罪行较轻的依法体现政策,做到宽严相济、罚当其罪,以更好地分化瓦解毒品犯罪分子。
据了解,当前,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犯罪案件呈上升态势,去年毒品案件出现小幅反弹,主要是因为此类案件增长迅速。有的犯罪分子将依托咪酯等毒品溶入电子烟油、饮料、酒水等物质后贩卖给青少年,有的向青少年兜售“笑气”等未列管成瘾性物质,社会危害严重,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群体低龄化的特征也更为突出。何莉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将对此加强调研和指导,推动禁毒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近日,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已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缅北明家犯罪集团主案,持续释放依法严惩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强烈信号。人民法院对于诈骗犯罪集团的组织者、领导者、首要分子和骨干成员,幕后“金主”,组织人员偷越国(边)境的“蛇头”,为诈骗集团提供转账协助的“卡头”和行业“内鬼”,对于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危害对象和利用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实施犯罪的人员以及累犯、惯犯,坚决依法从严从重打击,特别是与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关联实施的拐卖人口、故意伤害、绑架等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依法判处重刑绝不手软。
去年,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出台了《关于办理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并发布典型案例,组织召开重点工作推进会,加强审判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司法能力水平。何莉表示,人民法院审理电诈案件中:
注重全链条打击,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收益等上下游关联犯罪一并惩处,坚决斩断“源头收集、居中倒卖、非法利用”等黑灰产业链犯罪。
注重追赃挽损,在审判过程中依法彻查、全力追缴赃款赃物,最大限度挽回被骗群众的经济损失。
注重促进电诈综合治理,深入调研诈骗集团利用区块链、虚拟货币、AI变声、智能换脸等实施电诈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以案说法,加大普法力度,进一步预防和减少电诈犯罪。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