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4月16日,佛山市召开深化市场监管领域融合监管改革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佛山市市场监管领域推动融合监管改革工作情况及主要成效。市市场监管局及市司法局相关人员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通过融合监管改革,有效减少了企业上门次数和时间成本。企业可以将更多的资源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中、专注企业发展,推动监管效能与服务效能双向提升。”佛山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浩斌在发布会上表示,佛山市打造“无事不扰”的新型监管体系,最大程度推动监管人员“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有效解决了市场监管领域事项多、频次高、重复性检查等问题。
构建“智慧中枢”,打造全周期监管新模式
发布会透露,佛山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坚持科技赋能精准监管,以数字化转型升级为突破口,搭建覆盖市、区、镇(街)三级的市场监管一体化监管平台等方式,实现“三个突破性转变”。
首先,“数据孤岛”变“数据枢纽”。通过佛山市场监管数字底座归集许可注册、业务监管、行政处罚、投诉举报、年报报送等数据,构建“一企一档”全景画像。经过数据治理,形成了标准统一的企业信用数据库,日均处理数据超50万条,为市场监管领域检查事项“一次通查”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其次,“人工巡检”变“智慧集成”。佛山创新开发“佛山市监”小程序,有效解决重复录入、多头报送等问题,为基层松绑减负。小程序使用以来,累计注册使用人数超5.68万人,监管人员、企业端、银行端的日均活跃用户超8000人;检查平均耗时压缩63%,节省人力成本、车辆、耗材等财政支出超1亿元,显著降低了监管成本。
第三,“被动处置”变“主动预警”。以“信用、风险”为基础靶向,全面构建佛山本地化的“通用+专业+公共信用”三维信用风险模型,对全市170多万市场主体的信用风险分级覆盖率达100%,通过合理确定、调整抽检比例和频次,能合并检查的,不重复检查;能联合检查的,不多头检查;能通过非现场、信息共享、智慧监管等方式监管的,不入企实施现场检查。
创新“三融机制”,构建精准化监管新体系
针对行政检查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性大等痛点,佛山以双随机“一单两库”为抓手,创新建立“事项-对象-场景”三维融合监管机制。
在事项融合方面,实现“统一清单”。佛山创新开展行政检查事项标准化建设,按业务线条归口动态管理。改革前,市场监管领域涉企行政检查事项存在来源不一、交叉重复等问题,经梳理,涉企行政检查事项从原来932个事项、228份检查表,清理合并至130个事项、76份检查表,检查事项压减86%、检查表压减66.67%。
在对象融合方面,实现“进一次门”。佛山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开展日常检查,推广“局内合并检查+跨部门联合检查”模式,不同业务线口对同一对象合并开展检查,各级对同一个经营主体的检查联动开展。如,原来不同业务条线分别去同一家企业开展行政检查,通过融合监管对象主体名录库,可以一同前往、一起检查,减少涉企不必要打扰。
在场景融合方面,实现“一单覆盖”。针对零售药店、商品交易市场、商业综合体等复合经营场景,涉及多个经营主体或多个检查事项,按照“一场景一清单”集成监管模式,联合开展减少检查频次,提高“一次性”问题发现率。截至3月底,已完成零售药店、医疗机构等场景式融合检查1.67万家次,相当于完成超6.5万次的单项日常检查,涉企干扰减少74.25%,大幅提升企业获得感。
释放改革红利,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融合监管改革实施以来,实现政府行政效能、经营主体活力、融合治理能力的‘三提升’。”陈浩斌表示,佛山逐步形成了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融合监管体系。
行政效能有效提升,以零售药店为例,改革前,药品、医疗器械、计量、价格等监管需多组人员共同参与,改革合并检查事项后只需一组人即可完成多项监管任务,检查平均耗时从3小时压缩到1小时,涉企干扰减少70%左右,不仅减轻了企业迎检负担,还提高了监管精准度和效率。
治理能力不断增强。融合监管改革不仅对事中环节进行融合,还从事后处置建立闭环,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融合治理,为企业减负、为市场增效。如,对经营主体轻微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包容审慎监管,2024年惠及企业1224家,减轻罚款1796万元,让柔性执法更有温度;建立一体化运作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新机制,全市累计“放心消费承诺”“线下无理由承诺”单位4.16万家,占全省总数32%,在全国百城消费者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二,更快响应民生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相关负责人表示,佛山将继续迭代升级融合监管改革,全链条提升监管精准度、有效性,进一步规范涉企检查行为,尽最大努力为基层减负、为群众服务、为发展赋能,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大力推动佛山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再造一个新佛山。
采写:新快报记者胡珊霞 实习生杨艺涵 通讯员 佛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