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哪吒2》中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3月12日晚,华南农业大学“大美华农”系列文化活动之“华农慧客厅”第一期在图书馆报告厅举办。活动以“‘吒’破人生:哪吒IP背后的创想与哲思”为主题,邀请了参与《哪吒2》制作的原画师马迅、动画电影《落凡尘》制片人赵健朝,以及一级作家盛慧等嘉宾,与师生们共同探讨了哪吒IP的文化内涵艺术创新以及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
“《哪吒2》的成功不仅是国漫崛起的重要标志,更是中国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它不仅为中国电影的影响力标注了新高度,也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启示。”副校长蒋育燕在会上表示,华农一直致力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
会谈现场,马迅讲解了原画与动漫的关系,分享了《哪吒2》的技术创新与艺术突破。他提到,影片通过3D建模、粒子特效等先进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打造出震撼的视觉效果。这种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不仅提升了国漫的制作水准,更让中国动漫在全球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他从自己的制作经验出发,分享了三龙王敖闰、敖顺、敖钦,石矶娘娘、无量仙翁等角色设计后的心得体会。电影中并没有详细介绍土拨鼠的背景,但是通过破烂的披风、用绳子当作身上的胸甲和腰带等细节刻画,使得剧情更加饱满。同时,马迅结合自己深耕动漫领域的经历,勉励大家去做更多的尝试,找到目标后坚定前行。
赵健朝表示,制片的工作基本上贯穿了从整个电影的前期策划到最终上映,甚至到整个 IP 后续运营的所有工作。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到哪吒的项目中,赵健朝对电影中哪吒冲破穿心咒时的形态变化印象深刻,“其实这个东西在三维领域要实现出来是非常难的,这个时候制片人和导演他们可能也会在不断地去针对这个镜头去做一些沟通和磨合。”
佛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副院长盛慧认为,艺术的创作跟农作物的生长很像,都要慢慢地去生根发芽。从主题深度、人物刻画、细节把握等方面,他深入分析了《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中的文学性,借此指出这也正是这部电影能够留在大家心里的重要之处。
据悉,“华农慧客厅”作为“大美华农”系列文化活动之一,通过邀请不同行业的学者专家开展深度访谈,为华农师生搭建跨界交流的桥梁,提供与前沿思想对话的机会,激发学术兴趣和探索精神。本次活动通过嘉宾们的分享与交流,深入探讨哪吒IP的创作历程、文化内涵与人生哲理,为在场的同学们揭开行业神秘面纱,助力大家在专业学习与创作中前行,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娟 实习生 张韫婕 通讯员 李彦华 费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