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范昊怡报道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国内存续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较2023年末减少195家,创近三年最大单年降幅。“消失”的机构中,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占绝大多数,其中村镇银行减少近百家。业内认为,农村中小银行加速退出,与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和省联社改革加速有关。
三年减少307家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为4295家,其中包括国有银行6家、股份制银行12家、城商行124家、农商行1563家、农村信用社458家和村镇银行1538家。
近三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退出市场的进程不断提速。从2021年末至2024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减少307家,其中银行机构法人减少246家。
从公开信息来看,近年来“消失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以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为主。比照近两年机构名单中的退出机构种类,农村中小银行(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占比超90%。尽管如此,这几类银行机构的数量占比仍较大。最新数据显示,至2024年末村镇银行数量依然有约1537家,占据银行业法人数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银行业“整合潮”仍在继续
近年来,中小银行防范化解风险在各级政府工作报告、监管部门会议被频繁提及,成为金融领域重点工作之一,在改革化险的大背景下,多家中小银行因吸收合并而解散。
进入2025年,银行业的“整合潮”仍在继续。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已有清徐晋商村镇银行、福建闽侯民本村镇银行、福建连城杭兴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至少13家农村金融机构被收购、合并或解散的申请得到监管部门批复同意。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银行机构整合一方面有助于推进银行业风险防范化解;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部分银行机构规模,增强经营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金融研究人士分析认为,目前我国仍有数量庞大且规模较小的农商银行和村镇银行,在县域和村镇地区分布广泛且分散,但这些机构往往因偏远和资源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且资本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不足,易受市场波动等影响而暴露风险,因此这些银行仍有进一步优化整合空间。未来一段时间内,地方中小银行的重组合并或时有发生。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在大幅增加后,将迎来一段洗牌期,经营能力差、自身造血能力弱、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存活的机构必将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