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3月22日上午,由广东省林业局、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主办,广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承办,广东省林业事务中心、广东省野生动物监测救护中心、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东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广州市白云山鸣春谷景区管理中心协办的广东省暨广州市第四十四届“鸟节”“爱鸟周”主题宣传活动在白云山鸣春谷山顶广场启动。据悉,本次活动的主题为“爱鸟护鸟 万物和谐”。
全球有9条主要候鸟迁飞通道,其中4条途经中国。广州,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中端位置。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作为全球最繁忙的候鸟迁徙通道之一,构筑起跨越22个国家的生态廊道。这条生命通道北起苔原密布的俄罗斯远东及美国阿拉斯加冻土带,南抵碧波环抱的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群岛,形成纵贯北半球万余公里的蔚蓝航线。
在候鸟南来北往的千年征途中,广州白云山城市绿核与海珠湿地生态绿肾,犹如镶嵌在珠江三角洲的两颗翡翠,为300余种近5000万只候鸟提供至关重要的生命补给站。当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迁徙风险之际,构建候鸟驿站守护网络、维系湿地生态系统完整,已成为维系这条跨国生态通道的关键命题。
近年来,广州不断加强就地保护,逐步形成以自然保护地、植物园、动物园、种质资源保护区等为主体,各类公园、绿地、林地、湿地等栖息地为补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体系。南沙湿地、海珠湿地等2处湿地列入国家林草局发布的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广州迁徙鸟类的新记录、新分布种类大幅度增加,野生鸟类种群数量逐步恢复并增长。
第二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记录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457种,其中鸟类19目64科307种。海珠湿地鸟类从建成时的72种增加到201种,南沙湿地的黑脸琵鹭从2016年的18只稳步增长至2024年的91只。黄胸鹀重现增城朱村越冬,麓湖成为银鸥、黑水鸡、白鹭、棉凫等水鸟乐园。“打鸟”(鸟类摄影)成为市民身边触手可及的新风尚。
保护野生动物投诉举报方式:电话举报请拨打110或12345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 通讯员 林园轩